• 72阅读
  • 0回复

自觉吃苦为后人 --记黑龙江延寿县黄家屯小学教师戴凤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02
第3版()
专栏:

自觉吃苦为后人
——记黑龙江延寿县黄家屯小学教师戴凤阁
一到黑龙江省延寿县,一些同志就建议我访问戴凤阁。他是为山村里的孩子累病的,发烧、咳血,一确诊是肺炎引起的肺化脓症。住院后,学生们想他,屯里40多户,差不多家家都有人赶20多里路来看望他。这两年遭灾,社员生活不宽裕,可大家都要买些罐头、水果、白糖,表表心意……
一个小学教师,竟有这样的吸引力!
戴凤阁今年43岁,黑黑瘦瘦的,时不时还咳嗽一阵。但是,谈起山村教学18年,他的话里充满着感情。
“1961年,我从县师范学校毕业后,放弃了留城工作的机会,到高台公社长发中心小学任教。3年后,学校要迁到公社所在地,我便想到离公社比较远的黄家屯的孩子上学更不方便了,要走好几里路,途中还有一条河,一涨水大人都够不着底。想到这些,我决定不去公社,到黄家屯办学。”
早先,这里办过学。但是由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又是大骨节病区,来了几个教师都没呆住,时间不长学校就“黄”了。
“这回再也不能伤大伙的心了!”戴凤阁从自己家里拿出两块木板做成黑板,挂在队里腾出的一间小草房里,挨家挨户地动员孩子上学。但是,忙了几天,只来了16个学生。他不灰心,语文、算术、常识、音乐,都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教着。
黄家屯是贫困队,不少家长担负不起孩子的学费和书本费。看到那些该上学的孩子闲在家里,戴凤阁感到有一股难言的苦楚在心头翻滚。
他决定自找苦吃。在教好16个学生的同时,向生产队要了十几亩地,起早贪黑地种大豆、玉米、谷子和向日葵。到了1966年,在他和学生们的努力下,学校有了一些收入,他高兴地挨家宣传:“让孩子上学吧,不用家长花一分钱了!”从那以后,这个小山村的入学率一直达到100%。不仅书包、文具、书本实行“供给制”,每年还给学生做一套衣服,给生活有困难的学生买鞋子和帽子。
孩子们汲取着知识的营养,戴凤阁却渐渐地消瘦了。他没把自己放在心上。他在想,学校应该年年有发展,要盖砖瓦结构的校舍,要有一个宽敞的操场,周围要种上树和花,陶冶下一代农民美好的情操……。1979年8月,在生产队和县教育部门的帮助下,他们用种校田的收入,盖起了11间砖瓦结构的校舍。房盖了58天,戴凤阁在工地上“滚”了58天,没和家人一起好好吃过一顿饭。然而,学校的规划实现了,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
就这样,戴凤阁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注意,要调他到公社中学当总务主任。一些条件优越的城镇也来请他去当教师。有些熟人劝他:“快走吧,那里条件好,是城镇户口,吃商品粮,将来孩子就业也借光。”但是,戴凤阁没有走。他说:“条件好的地方人多,条件差的地方人少,都到好的地方去,差的地方咋办?在这里办学是要多吃点苦,可为了下一代,我愿意吃这个苦。”
18个春秋过去了,戴凤阁送走了14届毕业生,共120多人。他们有的担任了生产队长,有的当了教师,有的升入了中学……看到有知识的新一代农民在成长,戴凤阁心里比蜜还甜。   本报记者 张持坚(附图片)
图为戴凤阁在学校自制的滑梯旁和学生谈话。
(黑龙江省教育厅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