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把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03
第5版()
专栏:

把出发点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
赵维臣 刘光溥
衡量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从宏观的观点考虑,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要贯穿于生产、包装、销售、运输、消费的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减少消耗(包括劳动力、能源、原材料),降低成本,使产品价廉物美;在销售过程中,产品要适销对路,不产生积压、滞销;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野蛮装卸,保证商品的完好无损;到消费者手中,要经久耐用,使消费者得到实惠。这才是我们提倡的经济效益。
当前,随着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广,人们对提高经济效益问题越来越重视了。但是,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有些人,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经济效益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注重部门效益、地区效益、单位效益,忽视国家整体的效益;二是注重财务指标体现的效益,忽视给社会增加物质财富、给人民改善生活方面体现的效益。因此,如何正确评价、考核和提高经济效益,是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怎样评价经济效益
评价社会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应该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如果说,一个企业的产品,不适销对路,质量又差,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样的产品,消耗了劳动力、燃料和原材料,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能得到社会承认,这必然是生产越多,造成的浪费越大。
必须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社会主义的任何生产活动,首先要考虑对社会、对国家的整体是否有利。不能为了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的利益去追求经济效益,而侵犯国家、社会的利益。有的地区,对利润大的短线产品,争着生产,盲目发展,粗制滥造,甚至用地区封锁的手段,迫使本地区的用户购买,而使一些地区价廉物美的同类产品销路受到限制。这种情况,对一个地区来说,可能是有利的,但是对国家来说是不利的。有的企业,生产条件不好,三废没有治理,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仍然一味盲目扩大生产,企业得利了,社会、人民却受其害,这样的经济效益是不能提倡的。
必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经济效益。国家要建设,靠企业提供积累;企业发展也要合理地给一些财力;要调动职工个人生产劳动积极性,靠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三者必须兼顾,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经济效益都不会好。
总之,衡量工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高低,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从宏观的观点考虑,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要贯穿于生产、包装、销售、运输、消费的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减少消耗(包括劳动力、能源、原材料),降低成本,使产品价廉物美;在销售过程中,产品要适销对路,不产生积压、滞销;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野蛮装卸,保证商品的完好无损;到消费者手中,要经久耐用,使消费者得到实惠。这才是我们提倡的经济效益。
怎样考核经济效益
发展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使国家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没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谈不上国家的经济效益。
目前,各地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不少好的办法。我们认为可以针对各地区、行业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建立指标体系。但总的来说,指标要突出重点,综合性强,便于计算,便于比较,就是通常说的牵住牛鼻子。在目前情况下,既要抓住上缴利润,又要抓紧入库税金,或者把两个指标简化成考核资金利税率。这个指标有几个特点:1、它能反映出投资(固定资产加流动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果,能直接表现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2、利润与税金合起来考核,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3、便于与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行比较。当然,一个资金利税率指标并不十分完善,因为有许多产品的价格不够合理,使一些企业的利润指标,不能全部反映出企业的真正情况。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还应肯定产值销售率指标的作用,以考核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是否同步,以促进企业重视产品是否适销对路。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财政收入结构也会有变化。这是因为:1、一部分国营工业企业正在推行利改税的新财税制度,部分企业上缴利润正在转变为税金的形式上缴。2、随着税种、税率的增加,企业的一部分利润也转变为税金。3、基本建设投资与技措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后,使企业增加了支出,相应地减少了国家的支出。4、企业扩权后,企业虽然提取了一部分利润。但是,企业的自留资金大部分是用于发展生产和修建职工住房,对国家、对社会是有利的。5、目前许多企业承担了安置待业人员的任务,企业的效益可能减少了,但对国家是有利的。
从整体来看,所有这些因素,都应该看成是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如果只从上缴利润指标来衡量,就不能真正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水平,不能正确反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预料,随着利改税的普遍推广,只要税率得当,必然会大大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积极性,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为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但必须看到,在这种制度下,也会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所以,加强税收的管理是今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
怎样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很多,各行各业需要找准本行业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首先要求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摆正以下几个关系。
1、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两者是互相统一的,但是有主有次。只讲效益,没有速度,这样的效益是消极的,国家不能增加积累;只讲速度,不讲效益,这样的速度是虚假的,国家不能得到实惠。两者有矛盾时,速度应当服从效益。只有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加快速度,才是扎实的。
2、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关系。我们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企业效益上,努力提高微观效益,这是基础。但是提高效益的出发点应放在宏观效益上,微观效益应服从宏观效益,不能损害宏观效益。
3、产量与质量的关系。企业组织生产,一定要考虑市场的需要,既要创造价值,又要努力提高使用价值,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产品的品种、质量、成本、消耗上,使产品价廉物美,适销对路,用户满意。在工业生产中,决不能单纯为了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
4、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在提高近期效益的同时,要考虑长远效益的措施,进行设备、工艺的更新改造、新产品的开发、人员培训等,即使这些措施近期不能收效,甚至影响近期效益,但是从远期看,却可以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持续发展、提高。
5、生产与技术的关系。企业的经济效益要进一步提高,生产要进一步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特别是经营管理较好的企业,尤其是这样。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意义,重视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包括对科技干部的合理使用,使技术与生产密切结合。
其次,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当前,企业需要的能源、原材料与外部运输不能得到保证,也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特别是一些缺电地区的企业,生产停停开开,增加了消耗,经济效益必然下降。还有一些企业需要的燃料、原材料运不进来,产品运不出去,也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基本建设规模超出了原材料的供应能力,必然出现因原材料供应不足而拖长工期。一个新建项目竣工投产后,如果能源、原材料、运输不能保证,不能正常生产,投资效益就不能发挥。因此,要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必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有比例地协调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