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种草兴牧 以牧促农 通渭县大力种草改造干旱山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04
第2版()
专栏:

种草兴牧 以牧促农
通渭县大力种草改造干旱山区
本报讯 记者何懋绩报道:甘肃省通渭县为了摆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引导农民“种草兴牧,以牧促农”,今春全县种草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
通渭县是甘肃省中部18个干旱贫困县之一。这里沟壑纵横,梁峁交错,干旱多灾,但耕地较多(人均近6亩),宜于农牧并举。过去由于“左”的影响,造成农牧业比例失调,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去年,中央领导同志到甘肃视察工作时指出:甘肃一些地方要改变干旱贫困面貌,一定要大力植树种草,发展多种经营。通渭县委、县政府领导成员回顾了本县多年来单一抓粮、忽视植被建设造成的危害,又通过考察本县坚持种草大得其利的先进社队,对种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端正了认识。
什川公社那坡生产队历来有种草的习惯,五十年代生产比较稳定。三年困难时期,种植的牧草被毁光了,草缺畜弱肥料少,粮食亩产降到50斤左右。1962年,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买回5斤草籽,种了两亩半紫花苜蓿,以后坚持逐年扩大面积,达到每年保持在500亩左右。由于牧草充足,畜牧业有了发展,畜多肥多,地力增强,粮食生产稳步上升,现已做到多年粮食自给有余。陇阳公社申家山生产队过去吃粮年年靠返销,二十多年来集体没有分过现金。从1979年开始,这个队在甘肃省草原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利用荒坡沟壑、弃耕地、薄地种植红豆草、紫花苜蓿、草木栖等优良牧草1,300多亩,大牲畜很快从29头增加到54头,羊从77只发展到152只,养鸡户、养蜂户也多了起来。去年春旱、秋涝、霜冻等灾害频繁,粮食歉收,但红豆草、草木栖仍长得很旺盛,草籽和畜产品的收入平均每户184元。
通渭县有关部门在全县大力推广了那坡、申家山以及其它一些队的经验,通过各种会议,采取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种草的好处,毁坏植被的害处。还通过调查,对全县不同条件的社队分别提出了近期和长期种草的要求,从资金安排、籽种调运、技术指导等方面给农民以具体帮助。
截至目前,全县已种草3.4万多亩。加上原有的种草面积,人工种草已达到23.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2%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