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宁乡人民革命史》序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04
第5版()
专栏:

《宁乡人民革命史》序言
黎澍
《宁乡人民革命史》是我们至今看到的全国第一本地方革命史。此书出自几位平日不以写作闻名的作者之手,叙事翔实,文笔简练而生动,可谓难得。这几位作者,有熟悉宁乡历史情况的张生力和邹品黄同志,有长期在宁乡办学并担任地下党县委书记的李品珍同志,都是已经离休退休的老干部,竟能鼓其余勇,在一年二个月内完成此书的写作。其间刘立青同志奔走联络,总董其事,热忱可敬。
此书反映近代中国革命大局中的一个小局。欲知中国革命在一个地方如何发展的细节,一读此书,可以了然。宁乡作为小局,有它的特点:革命的火种从未熄灭过。这里出了许多著名革命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刘少奇。他的活动主要不在家乡。但是风声所播,对当地人民是莫大的鼓舞。长时间在家乡工作,同群众关系密切的是何叔衡、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四人。他们是在1927年大革命前后名震一时的活动家。因为都蓄胡须,号为四髯。距宁乡县城百里的云山学校是他们的据点。这云山学校,本名云山书院,创建于1865年。1905年废科举,改为学校。校务由同盟会员主持。学校成了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1909年,何叔衡开始在这里任教,第一次接触到反满共和思想,成了民主革命派。辛亥革命后,谢、姜、王三人与何叔衡都在这里任教。他们把云山学校办成了反对封建礼教、传播新文化的中心。中国共产党成立,又都接受共产主义,是最早加入的党员。直到1927年,他们常在长沙参加革命活动,据点总是宁乡的云山学校和甲种师范学校。他们在这里惨淡经营十余年,乡村教师多出门下,对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组织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大革命失败以后,姜梦周壮烈牺牲。何叔衡、谢觉哉、王凌波被迫离开故乡,先后进入湘鄂西和江西中央苏区。但宁乡人民的革命斗争,常是有一点火星就在暗中复燃起来,有时烈火熊熊,有时不绝如缕。这个情况是各地少见的。
这是什么原故?
显然,有人坚持在这里办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知识是真正的力量。它能打开思想的门户,使人们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开始理想的追求。近代中国革命是资本主义多少有了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还是民主思想启发了广大的青年。而民主思想又靠有学校为之传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理想远大,一要群众有觉悟,二要群众懂得革命的目的和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实现,所以尤其需要有知识分子和革命群众的结合。知识分子接触群众需要有一个长期固定的立足点和活动中心。云山学校再次成了这样的中心。云山学校何以能起这样的作用?清末几个从外省退休回乡的官员为创办云山书院捐集的固定资产是学校得以长期存在的条件。《宁乡人民革命史》给我的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经常有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在那里工作。我在中学时代的一些宁乡同学,数十年不通音讯,亦不明下落。打开这书一看,原来他们默默地坚持在家乡群众中工作。他们如果从事其他活动,都是很出色的人才。可是他们埋下头来,做了深藏在群众中的火种。还有许多不相识的同志和朋友,我在这本书里读到他们的事迹,不能不为他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
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和曲折的道路。在这一路上,多少人为了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献出了生命,多少人默默地做着不为人知的工作,从来不问这样做的结果会对他们自己有什么好处。他们的活动是在敌人鼻子底下进行的,处境非常危险,必须不被察觉,因为没有任何自卫手段。他们居然幸存下来,还写出这么一本历史,使当地人民革命事迹有可查考,真使人感到欣幸。(按:《宁乡人民革命史》将于年内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