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释放高校活力的突破口在哪里? ——关于北京大学人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08
第3版()
专栏:

释放高校活力的突破口在哪里?
——关于北京大学人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报记者 杨瑞敏 张选国
内容提要:北京大学中年副教授和讲师过于集中,很难施展才干;该出的出不去,该进的进不来,大学失去了活力。北大的一些干部、教师呼吁改革,解决人员超编、人才积压的状况。
记者最近在北京大学调查师资队伍情况的过程中,听到这样的议论:“北大教师裁减三分之一,就有希望把学校办好。”有的同志由此提出:“改变重点大学人才积压状况,是释放高校活力的突破口。”
北京大学现有教师2,97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就有2,158人,占教师总数的72.61%,按照我国的情况,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为一比六,而北大的比例是一比三。由于人员超编、人才积压,带来许多矛盾。
(一)“僧多粥少,吃不饱”。教师多,课程少,教学工作量普遍不满,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平均每周上不了两节课,有些教师已工作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至今没有机会上讲坛。按照规定,教师晋升职称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但是按北大目前的状况,教学任务难以安排。以化学系为例,全系所有的课(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基础课、研究生课)加起来共有100门,而系里能开课的讲师、副教授有200人,平均两人教一门课,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不出来,学校师资管理部门也难以考核,提职工作遇到很大困难。
(二)将多兵少,中年教师难以施展才干。北大中年副教授和讲师共2,024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68.1%。这批中年教师大多数是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期大学毕业的,不仅政治素质好,业务上也比较强。但是由于教学工作量不饱满,加上高校科研工作没有很好组织起来,他们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些中年教师中,许多是同届毕业留校任教的,他们旗鼓相当,水平不相上下,出现群龙无首、龙多不治水的现象。有的同志把这种现象比喻为“人才密植”,既影响工作的开展,又妨碍个人的成长。再一种情况是,许多老年教师仍在第一线,使得中年教师缺乏锻炼的机会。北大绝大部分中年教师,是从本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选留的,教师之间多数都是师徒关系,有“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甚至还有五代、六代同堂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年教师在工作中自然会受到一些限制。比如国内外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一般都是有名望的老先生参加,中年教师往往轮不上。老教授带博士研究生,有些人只是挂个名,做实际工作的是副教授。在学校干活的人在外面不知名,有些外面知名的在校不干活,有的已经是五十岁上下的副教授了,但只得长期当老教授的助手。这种“泰山压顶”的状况,使一些本来可以冒尖的中年教师很难做出成绩,对他们的迅速成长弊多利少。有的同志说,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在“文革”中已经被耽误了十年,如果再这样“窝”下去,他们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黄金时代就可能完全丧失了,实在可惜。
(三)该出的出不去,急需的进不来。北大师资队伍年龄偏大,平均年龄教授近70岁,副教授为53.5岁,讲师为46.6岁,助教为34.4岁。教师中51岁以上的占24.8%,急需补充一批青年教师。否则,一批批老、中年教师陆续退出第一线,教学、科研工作就后继无人了。此外,现有的教师中有一部分不能胜任教学、科研工作,新陈代谢势在必行。为改变这种状况,学校想从本校毕业的研究生中多挑选一些留校,补充教师队伍。但是目前教师队伍超编,该退休的老教授退不了,该调整的中、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愿离开北大。在这种情况下,想多留些年轻教师,也是不可能的。校、系领导同志正为此犯愁。
据记者了解,北京大学反映出来的人员超编、人才积压现象,在其他许多重点院校,也都不同程度存在。而一般院校,特别是边疆和新建的院校却又人才匮乏,师资不足。为此,许多同志认为,释放高校活力,应从解决人才积压问题入手。这一关突破了,高等学校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仅重点院校本身办活了,同时还能救活一批非重点院校。
如何改变人才积压的状况,把高校的活力释放出来?北京大学一些干部和教师提出如下建议:
(一)采取就地疏散、借调、应聘、讲学等形式,支援外校、外单位和外地。就地疏散就是调出一部分教师给北京市办短期大学或充实现有的大学分校。这些教师应该是不同水平的老中青教师搭配。近年来,北京市办的大学分校的教师,多是从校本部聘请的。这些受聘教师两头牵挂,还不如干脆调一部分到分校任教。外地学校借调,既可以去开某门课,也可以去带研究生。借调期间,户口不迁,家属不带,工资关系不动。期满再换另外的教师去。
(二)实行教授、副教授退休制度。有退才能有进。不仅讲师到了年龄要退休,教授、副教授也要退休,以利于中年教师的成长。教授、副教授退休后,不保留在职时的任何行政职务,可给予荣誉头衔,其他待遇不变。对那些还有工作能力的可继续工作,但算编外人员。
(三)一些高等学校的人才积压是长期形成的老大难问题,牵扯的方面很多,情况十分复杂。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领导机关作出决策,采取果断措施。一些同志建议教育部成立人才流动服务公司或组织人才交流会,为人才流动搭桥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