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米猜博士的心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11
第7版()
专栏:人物专访

米猜博士的心愿
马胜荣
在泰国,米猜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我在泰国的外国记者俱乐部见到米猜博士时,他自我介绍说:“我叫米猜,还有人称我‘考登先生’(注:‘考登’为避孕套的英文名),因为我与泰国的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位身材高大的博士,四十开外,能讲一口标准而流利的英语。他彬彬有礼,而谈吐却生动、幽默。一见面,他就向我谈起他的经历和计划生育问题。他颇为风趣地说:“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而我的工作却关系着未来哩。”
米猜出身于书香门第,1965年得经济学博士的文凭,后在泰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工作。他不久就发现,泰国的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人口增长却很快。他苦苦地思索:照此下去,泰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到何时才能提高呢?
祖国的未来,人民的困苦,使这位正准备在专业上大试身手的经济学家改变了初衷。他毅然放弃了体面的工作和优厚的待遇,投身于计划生育的服务与推广事业。1974年,米猜创办了泰国第一个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人口和社会发展协会。
有人认为他是一位不务正业的经济学家。然而,他自己却不那么想。是啊,计划生育不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吗?一个经济学家难道不需要关心人口问题吗?
当然,“要做成一件事,道路总不会是平坦的。”米猜回忆起了当初工作的情景。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旧的传统、习俗影响较深,许多人都有多子多福的思想。1973年,米猜到北碧府的一个自然村去了解情况时,看到许多农户因人口太多而陷于贫困。米猜想,教育村民的最好办法是用事实说话。他就用实行计划生育而使生活得到改善的一户村民的实例,和那些因子女多而生活困难的家庭作对比,使大家深受启发。去年,这个村的大多数育龄夫妇都已采取避孕措施。
“泰国的许多家庭都希望有个男孩,将来可以继承家业。”这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又一思想障碍。谈到这里,米猜也面露难色。他认为,要消除重男轻女的偏向,涉及到发展经济、教育和提高女权等方面的问题,光靠人口和社会发展协会的努力是不够的。为此,米猜经常拜访政府官员,同他们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敦促这些官员在内阁会议上为推广计划生育和发展农村经济而作出努力。
在泰国,许多人往往认为,谈论避孕和宣传计划生育是“不洁”、“不雅”,这种思想严重阻碍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展。人们忌谈避孕,报刊也很少刊登避孕的消息。米猜决心改变这种风习。一次,泰国的一名副总理正为一个外国代表团举行宴会,米猜领着几个西装革履的人走了进去,当众送给各位一包避孕套作为礼物。在场采访的记者拍下了这一生动的场面,并刊登在次日报纸的头版。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无论是到农村还是到学校,他和同事们总是带着一包包的避孕套。一次,1,000多名教师听完他的计划生育知识讲座后正准备离开会场,米猜突然拿着一只特制的大避孕套当着教师的面吹起来,并且让它飘到教师们中间。这时,会场外的学生纷纷涌进来,把一包包的避孕套送献给老师。会场气氛活跃,人们对避孕难于启齿的古板观念又一次受到冲击。
近十年来,米猜首创的人口和社会发展协会已遍布泰国三分之一的乡村地区。这个协会共有33,200多工作人员,其中520多人是专业人员,成了泰国最大的非赢利性协会。协会除了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外,每年“五·一”或其他节日还免费为农村和城市居民做绝育手术。
他的工作赢得了泰国人的高度称赞,并受到国外的重视。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其他国家的报刊都登过介绍米猜和泰国计划生育工作成就的文章。然而,米猜对现有的成绩并不满意,他谦虚地说:“我常告诫自己,整天坐着清谈是无法为人民做任何事情的。必须行动起来。我们还要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呢?”他深表歉意地和我握过手,跨出大门快步走了。
他走了。他似乎还继续在苦苦思索着。是的,他时刻在想着祖国的未来啊!(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