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类家所由起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12
第8版()
专栏:

“类家所由起也”
闻雪
近年来各类工具书多起来,除新版《辞海》、《辞源》,还有一些诸如《文学描写辞典》的类书。这不禁使人想起了类书的兴衰。所谓类书,是指辑某门或各门资料,按照一定格局循序编排,便于寻找的一种工具书。历代都有编纂。虽因各种原因,大多亡佚,但保存下来的仍有唐代的《北堂书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多种。
这些类书本身倒没有什么独创性,但对初学者乃至学者,不啻是一根测探书山之径的拐杖,他可以博取众长、汇集精萃,使读者用极经济的时间,获得一些比较性的知识。所以,明人焦竑在《国史经籍志》中说:“流览贵乎博,患其不精;强记贵乎要,患其不备;古昔所专,必凭简策,综贯群典,约为成书,此类家所由起也。”
或曰,编辑类书,不是教人偷懒吗?非也。人类文化的宝库中总是精华与糟粕杂揉其间的,拣选精华,编汇成册,也是批判继承的一种形式。尤以时代日进,古今中外的各种著作汗牛充栋,几近“知识爆炸”。补读原文原著之不足,利用一下类书,是有百益而无害的。再者,类书在某种意义上略似学问家们整理汇集的资料卡片。而现代电脑储存各门资料,动辄以万条计,其实也是类书的科学的最新发展。
自然,类书并不见部部精华、册册完善,编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编得较好的也可能有其疏漏,需要不断改进。重要的是不能以偏概全。比如,有人对《文学描写辞典》等类书的出版颇大不以为然。一见“手册”“辞林”的字样,即视为异端。斥之为向读者提供“写作的捷径”。这是有偏颇的。应该辩证地去看类书,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倒希望,多有几部好的类书出现,丰富我们工具书的橱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