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留下了对祖国的忠诚——悼甘祠森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15
第8版()
专栏:心香一瓣

留下了对祖国的忠诚
——悼甘祠森同志
吕光光
读新故诗人甘祠森同志(笔名甘永柏)的遗作《我把全部希望倾注在你们身上》(组诗)(见今年2月号《诗刊》),禁不住掩卷唏嘘,不忍卒读。这自然是这组诗的沉雄而哀怨的魅力感动了我。
我不曾把祠森同志视为诗人。他是我的一位良师,一位令我敬重的革命长者。
在风雨如磐的四十年代中期,祠森同志是重庆大学的年轻教授,是在民生实业公司从事经济研究的知名学者,是革命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和进步的“中国经济事业协进会”的创建者之一。他还是《中国学生导报》的发行人。他是一位极为干练的组织者,又是才华出众的宣传鼓动者。
在经济学方面,祠森同志的著作有《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践》、《经济思想史》、《现代金融论》、《四川省输出贸易统计》等专著,以及《万县金融市场的总崩溃》、《万县桐油市场鸟瞰》、《万县山货药材市场鸟瞰》等论文,掊击官僚资本的危害,殷忧民族资本的生存。他的全部经济学论著,可谓着眼于经时济世,关怀着国脉民命,纯然为革命的政治服务。他把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的革命作风,运用于经济学的研究,终于别开生面,把不容易搞活的理论研究搞得生动活泼了。建国初期他在国家监察部工作时,分管工业、交通监察工作,经常深入实际进行调查,发挥了他作为经济学专家的特殊作用。他在经济领域中的开拓精神,对于今天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该是何等的宝贵。
由于工作的需要,祠森同志将他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声望、志愿,以及难以限量的发展机会,统统捐弃,专门从事革命统一战线工作——民革中央的具体领导工作。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宋庆龄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民主之家”(鲜英先生的寓所特园)成立,他就是何香凝、谭平山、柳亚子、杨杰、王昆仑等长辈们的得力助手。日日夜夜,勤勤恳恳,冒险犯难,出生入死。临解放时,他在间不容发之际,在地下党的安排下,逃脱了特务的追捕,这才幸免于难。
祠森同志是祖国的忠诚儿子,革命队伍中无私的近卫军。关心别人,远比自己为重。且不说他在统战工作中折冲樽俎,协和各方,团结同志,共同前进,真正贯彻了党的政策。连他那最后的呼吸,也是在午夜钻研文件之时,猝然停止的啊!
话说回来,我倒要把祠森同志视为真正的诗人了。
祠森同志十四岁就开始写诗,三十年代初期曾经驰骋于诗坛。我生也晚,不曾见到他咳唾成珠、发愤为雄的昔年。当我1945年拜读他的长篇小说《暗流》时,见到茅盾同志在所作的序中,称道是国民党统治“窒息下的呻吟”,“使这本小说有一种光彩、一种情趣、一种美。”其后见到他的诗作,其实也可以这么看待。即便他写的抒情诗,在清新、隽永的格调里,犹有“窒息下的呻吟”,容不得你清听,止不住你奋起。他成了那个时代的代言人。
《我把全部希望倾注在你们身上》,是祠森同志不同凡响的近作。显然,他对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爱得深刻,才想得深邃,问得深沉。
就我所知,在十年浩劫中,祠森同志还不算是在劫者。然而,党,祖国,人民,都在受难,他的良心上承受着大灾大难,承受着普罗米修斯所受的灾难。十年的腥风血雨,也曾溅湿了这位诗人的衣衫。这是因为他不能容忍蛆虫爬上革命者的头颅,亵渎祖国的史册,玷污社会主义的旗帜……他生于忧患,饱经忧患,经得起忧患,甚至怀着忧患而谢世。居安思危,轸念国步,诗人对祖国的眷爱,爱得多么苦!直到1980年12月卧于首都医院的病榻上,他还如骾在喉,呕出了这首诗来。
现在,要说祠森同志已经安息了?不能!建设,改革,开创新局面,哪能没有自己的应尽之责?——他是赍志以殁,于是乎“把全部希望倾注在你们身上”。
忠诚于祖国的革新者们,挑起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的重担,迈开矫健的步伐,勇往直前吧!忧患的终点,不就是富强康乐的起点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