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爱国爱党忠贞不渝——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17
第4版()
专栏:

爱国爱党忠贞不渝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
张永平
1982年12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主席庄希泉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不久,我们赶去对庄老表示祝贺。在宽敞、简朴的会客厅里,庄老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面对精神矍铄、谈吐清晰的庄老,我们真难相信他是九十有五的高龄老人。
当我们请他谈谈入党的感想时,庄老顿时颇有几分激动。“说来话长,入党是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和我一辈子的奋斗紧紧联在一起的。”庄老说着陷入一种深沉的回忆之中。
庄老出生在1888年,正值中华民族蒙受屈辱的时代。中法战争刚刚结束,腐败的清政府先后签订《中法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祖国处在危难之中。伴随着国耻长大的庄希泉立志要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决心寻求救国之路。辛亥革命爆发前,他随父亲经商到当时反清革命志士荟聚的上海。他在那里结识一批革命志士,阅读许多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看到一线救国的希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了,庄希泉投入革命洪流之中。他赶赴南洋在侨胞中为革命募捐。在陈嘉庚先生的支持和影响下,很快就募集数十万元巨款,寄给上海和福建的革命组织。在募款过程中,经挚友介绍,庄希泉加入同盟会在南洋的槟榔屿分会。这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很快遭到失败,庄希泉也被迫离乡背井,飘泊海外。但是,他没有沉沦,仍孜孜不倦地探索着。
孙中山先生辞掉临时大总统后,专事研究实业救国的道路。孙先生在上海筹建中华实业银行。庄希泉又满怀热情应邀前往南洋为之募股,很快使银行股份凑齐,正式开张。孙先生任总行名誉董事长,庄希泉任设在新加坡的南洋总分行副经理。孙中山“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华实业银行被迫解散,庄希泉追求的实业救国的道路又未行通。
庄希泉飘泊在新加坡,创立“南洋女子学校”,希求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后因反对英国殖民当局企图扼杀华侨教育事业的教育条例,被英国当局先后关押五个多月。庄希泉为争得华侨人格,维护民族利益,寻求救国之路,不惜罄尽家财、牺牲全盘生意与英国殖民当局斗争,最后英国殖民当局判他“永远驱逐出境”,使他注满心血的教育救国之路也成泡影。
被驱逐回国后,他目睹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背叛。从这场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中,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国家前途为重,不怕牺牲、革命到底的献身精神。当时周恩来、邓颖超同志曾给他写信,鼓励他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中去。这时,他才在漫漫黑夜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决心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奋斗终生。
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庄老把爱国爱党融为一个整体,奉为忠贞不渝的信念。他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积极从事爱国进步事业。为了抗日,为了反蒋,他两次被日本反动派和蒋介石反动政府逮捕,身陷囹圄达数年之久,险遭杀身之祸。1925年被捕时,日本人强迫他放弃中国国籍,他宁死不屈,后逃到上海,在《新闻报》上发表声明:“我是中国人”。并取名“庄一中”,刻方章一枚,留存至今。
那时,他一有机会就自觉主动为党工作。1942年因叛徒告密,广西地下党受到破坏,党组织严重缺乏经费。地下党省委指示当时任省委交通员的庄炎林同志(庄希泉之子)与庄希泉商量,设法资助党的工作。庄希泉尽管曾经三次被捕,并为革命几次变卖家产,仍然毫不犹豫地变卖留在香港的全部家产,把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交给党组织,而自己却一日三餐以稀粥充饥。他还为党掩护同志,提供活动场所,设法介绍华侨奔赴解放区,营救被捕同志,接济有困难的同志的家属,帮助他们安排工作等等。
“听说您解放前后曾多次提出入党申请,是吗?”我们不禁问道。
“对!几十年来,我以争取参加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大愿望。解放前,我就曾多次提出入党要求,但由于斗争环境变迁等原因而未能遂愿。”1946年,当蒋介石妄图发动全面内战,一举消灭共产党的关键时刻,庄老庄严提出入党申请。各种入党工作都已准备好了,可是内战全面爆发,负责与庄老联系的同志紧急撤回延安,致使庄老的入党愿望未能实现。解放后,庄老又曾提出入党要求。他任中侨委和全国侨联负责人,在党的领导下做了大量侨务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很多可贵的贡献。去年,庄老应邀光荣地列席党的十二大,亲聆党所制定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和政策,深受鼓舞,激动得夜不能寐。他再一次向党中央庄严地递上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我已年逾九十有四,愿以垂暮之年,继续作好党所要求我做的一切。”
庄老讲到这里仍然十分激动,他说:“我终于实现了入党这个夙愿,找到自己的归宿,积我近百年之经验,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决心跟着党为振兴中华奋斗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