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最好水平”》书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22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最好水平”》书后
读了3月26日本栏《“最好水平”》一文,我不禁想起一篇关于孙冶方的骨灰撒进太湖的报道,记者称他为本乡“优秀的儿女”。孙冶方同志生前决不会想到他死后会兼备两性。
一家大报副刊有篇文章的题目是《文艺创造的独创性》,这句话在二千字的全文中重复了七八次,颇似“久矣夫,千百年来,非一日矣”!
“一个群众”之说的流传,似乎与某些表格的文字有关。许多表格都有“政治面目”一栏,若非党员,则只好填“群众”。记得周恩来同志早就批评过填表的时候把党员和非党员写成党员和群众。他说:“非党员叫群众,党员不是群众?这是自高一等!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也是群众。党员和群众不是同一范畴的概念。应该说党员和非党员。”但这种做法至今未改。
报上和书上是否还有别的类似的“垃圾”需要“清扫”,可以继续研究。我想,我们只有一个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个语言研究所,进行语文规范化的工作,似乎还不够。是不是还得有一个语文整理机构,把祖国的语言从各方面考察,加以纯洁化、标准化?如有歧义、误解,可由那个机构裁决,大家遵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有生命的,所以有发展,有进化,不能把它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子里;但是在它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对它进行科学的研究,随时清除“垃圾”,将会使我们民族的语言得到更健康、更好的发展! 吴世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