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同时改革劳动制度 青岛市打开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天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23
第3版()
专栏:

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同时改革劳动制度
青岛市打开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天地
本报讯 记者刘关权报道:青岛市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的同时,对现行劳动制度进行改革,打开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天地。
青岛市从1979年在两所中学试办三个职业高中班起,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步子越迈越大。目前全市共有职业班156个,在校学生达7,751人,占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7.8%。近两年毕业的1,084名学生,被各单位录用了1,03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5.6%。
青岛市改革劳动制度的主要做法是:
一、根据生产和服务性行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人才。专业设置问题,他们实行两种办法:一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设置专业,和用人单位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如根据青岛市发展轻纺工业的需要,教育部门与纺织局、一轻局、二轻局联合举办了纺织、针织、印染、卷烟、食品、财会等专业职业高中班52个,有计划地为这些经济部门培养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后备军;二是根据劳动部门提供的劳动力需求预测和社会群众生活需要,由教育部门自办各种社会短缺急需的专业,以及有利于青年自谋职业的各种劳动密集型的专业,如烹饪、服装、电器维修、幼师等。这样设置的专业,适应社会需要,受到各方面的欢迎。烹饪班的学生一毕业就被许多单位争要一空。
二、在招工时优先录用职业高中班毕业生。市政府规定了“三个优先”:一是在全市统一招工时,优先对口招收职业高中毕业生;二是优先拨给办学单位招工指标,用以招收自己培养的职业高中毕业生;三是招工时优先录用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这些规定做出后,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去年报考职业高中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许多学校开学后,不少普通高中班学生还要求转入职业高中班。
三、改革招工办法,鼓励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从1980年以来,每年招工考试都是由劳动局安排招工计划,教育局组织招工考试。考试的内容,也由单纯文化知识发展为逐步增加专业知识,并根据文化技术水平的高低分配工种。这样,就调动了青少年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四、改进了职业班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市政府规定,职业班毕业生被录用后,不同于普通中学生招工后的学徒制,实行一年见习,在见习期间享受学徒工最后一年的工资待遇,见习期满后进行考工定级。
青岛市改革劳动制度,发展职业教育,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的欢迎。青岛国棉五厂与第七职业中学联办的棉织班的学生在工厂实习时,就被各车间看中,毕业后各车间干部都指名道姓的争要职业班的学生,并将他们安排在关键性的技术岗位上,作为技术骨干予以重点培养。青岛二十九中橡胶工艺职业班被橡胶六厂录用的76名学生,进厂后个个能独立顶班生产,仅三个月的时间就有5人分别担负了三、四、五级工的技术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