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炮台红”的故事——记准噶尔大沙漠的哈密瓜专家李元声夫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23
第3版()
专栏:

“炮台红”的故事
——记准噶尔大沙漠的哈密瓜专家李元声夫妇
本报记者 陈勇进
在新疆,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新的哈密瓜专家李元声。他是121团的副团长。
121团场就在准噶尔盆地大沙漠的西南部。夏秋间,正是新品种哈密瓜“炮台红”成熟的时候。“炮台红”,瓜瓤橙红,有酒香味,异常爽口。这“炮台红”,就是李元声培育出来的。
李元声今年42岁,身体魁梧,满手老茧,穿着一身旧工作服,在瓜地里跑来跑去,摘瓜装箱。谁能想到他竟是一个副团长呢?又谁能想到他是在沙漠里工作了20年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呢?
1963年,沈阳农学院毕业的李元声,被分配到甘肃张掖当园艺技术员。他的女朋友陈凤翥被分配到准噶尔盆地的121团场,也是园艺技术员。1969年李元声来121团,并和陈凤翥结了婚。他俩在一个科里工作,常一块骑着车子看林带、果园。李元声看着象海绵一样的细沙土壤,看着林带和渠道的流水,对陈凤翥说:这里是我们发挥才智的地方,不管怎么苦,我们要为党作出贡献来。陈凤翥说:如果想对国家有贡献,种哈密瓜最好,国内外都有销路。夫妇俩决心在哈密瓜的种植上下番功夫,场里的领导也支持他们,希望他们能把121团场变成种哈密瓜的基地。
那时候,想干工作的知识分子,没有不被扣上“白专道路”、“不问政治”等等帽子的。李元声和陈凤翥不理会这些。
121团场的不少连队也种哈密瓜,那是供本团场职工食用的。这个团场种的哈密瓜中,有一个品种叫“黄皮冬瓜”的也不错。现在,李元声要培育的是夏瓜下市、冬瓜上市前的好风味瓜。李元声和陈凤翥商定:用鄯善的“红心脆”为父本,自己团场的“黄皮冬瓜”为母本进行杂交培育。
李元声从早到晚泡在瓜田里。种瓜时,天冷风大,他每天按时记载瓜苗、水肥、气象的变化。他入迷地观察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元声采用系统的选育方法,终于培育出更理想的风味瓜。
121团场所在的大沙漠里只有两个土台,相传是古代的炮台。李元声培育出来的新品种,瓤是红的,就因地为名叫“炮台红”。产量低是“炮台红”的大缺点。李元声和陈凤翥在提高产量上下功夫。连种了几年,他们总结出延期晚播、加大密度、四叶打顶、四蔓三瓜式整枝栽培等措施。这两年达到亩产4,000斤。这是李元声多大的胜利啊!
“我们可不能在成就面前停步!”李元声把我带到另一块大瓜田里,叫我看他们才培育出的新品种。这瓜肉厚,呈金黄色,网纹密,体型小,甜味香味恰到好处。李元声说:这瓜还要再稳定二年。现在有几个国家在哈密瓜的种植上进步很快,忽视别人的进步,自己就已经落后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