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买书难”与图书重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24
第7版()
专栏:图书出版发行笔谈

“买书难”与图书重版
杨瑞平
“买书难”,“难”在何处?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吁,现在看来,并不是书店没有书卖,往往是没有读者所要买的“这一本”。其实,买其他商品也难。买衣,买鞋,有时也难买到你中意的“这一种”,但可买“代用品”。书则不同,我要买《艺术哲学》,售缺了,总不能找《大众哲学》来替代。于是“买书难”就真成了难事。这也是书籍这一特殊“商品”的特殊性。
解决“买书难”,从出版方面来说,除了增加发行量外,再就是要重视重版。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1980年颁发的《出版社工作暂行条例》指出:“初版新书一般印数不要过多,应该在发行过程中经过读者的选择,根据实际需要情况重印或修订再版。”“要有计划地安排再版书。”认真执行这一原则,是在现有条件下解决“买书难”的有效途径。这至少有三大好处:①减少资金积压。初版印数过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售完,就会占仓库,增加保管费用,积压资金。②减少一次印数的盲目性。读者需求量不大的书,不致造成浪费;需求量大的书,就能随之增大印数。③对优质图书的产生有刺激作用。一般说来,重版次数和总印数是检验图书质量的标志之一。在研究一部书稿时,编辑部就要考虑到它是否有重版价值;而且,经过修订再版的图书,质量还将不断提高。
事实上,国外一些经济发达国家都很重视重版,并非“一版定终身”。如1979年,法国、意大利的图书重版率分别约为50%和43%,1980年又有提高。英、美的一些出版公司都是靠若干种属于保留书目的图书的重版来赚钱。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图书重版率一般在30%—40%之间。十年动乱中,重版率急剧下降。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重版率的比重在增长。1979年为14%,1980年为15%,1981年为18%。去年又有增加。如北京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重版率分别为28%和32%。还出现了当年出书当年重印和一年内多次印刷的新现象。
当然,现有的印刷条件不能适应提高书籍重版的需要,但提高对重版书籍的认识,改变过去那种仅从经济效益着眼,只印大宗货、忽视“短版活”的状况,也是紧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