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影剧院的春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24
第7版()
专栏:

影剧院的春风
本报记者 易凯
最近,在北京市演出公司等单位召开的首都部分影剧院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座谈会上,记者听到了许许多多小故事。它们就象丝丝和风,缕缕花香,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母子电影放映专场——“一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内”,对于影剧院门口这块牌子,许多有儿女之累的年青父母是望而却步的。自从首都电影院办起了“母子电影放映专场”后,每周二、四、日上午9时,一群群兴冲冲的父母,抱着或拉着他们的孩子跨进了首都电影院。这个时间选得多好啊!不早不晚,空气新鲜,又避开了早、午两个上下班高峰。当然,一场电影多了这么几十个不懂事的“小观众”,安静程度可想而知,尽管大家颇能忍耐,可是影院工作人员仍不满意,他们正在另想“高招”,解决这个问题……
义务存物处——人们都说吉祥剧院地点好,挨着王府井大街,殊不知这个好地点,也曾给剧场带来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因为到这里看演出的许多观众是“身兼二任”:看戏兼采购。于是,不管大包小包,鸡鸭鱼菜,铃一响,都忙不迭拎进场去,剧场秩序和卫生很受影响。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以后,一个免费义务为观众保管物品的“存物处”成立了。观众只要把东西交给服务员,再领到一块牌,就可以安心地进去看戏了。一位解放军战士在剧场意见簿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心有群众,方有此举,精神可嘉,此风可长”。
票既售出,退换自由——退票,对影剧院来说是不愉快的事情,过去处理这个问题只有8个字:“票既售出,概不退换”。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之后,珠市口、明星、首都等电影院把这8个字改成了:“票既售出,退换自由”。为了减少退票,他们加强了对买票人的观察,发现是外地观众,问清换车时间后再卖;遇到小孩买票,也要问个明白后再卖。为了做到心中有数,他们还走出影院,对周围有关单位进行调查,造册登记。这样,既方便了群众,也降低了退票率,使国家少受损失,就是忙坏了影院的同志们。
救场如救火——一次,某剧团在崇文影剧院演出,临开演前半小时,才发现自己的行头全部拿错了,临时改戏又来不及,望着陆续入场的观众,他们心急如焚。剧场的同志也很着急。忽然,有一位同志想起现在还保存在剧场一部《首都地下城》的影片。于是,他们便和剧团的同志一齐出面做观众工作,先放电影,同时由剧团去取道具后再演戏。演出顺利结束了,剧团同志拉着剧场管理员的手道谢不迭,管理员却说,“救了你们的急,就是解了我们的难,咱们原本是一家人。”
这里也有雷锋——一次,一位女同志在长安戏院看戏,忽觉自己腹疼难忍。女服务员王敏慧发现后,立即找来止痛片和开水,喂她吃药,但无效。小王见她脸色苍白,病情危急,二话不说,把身子往下一蹲,背起她就跑出戏院,找到车子,直送医院。经诊断,这位女同志患的是急性胰腺炎,再晚送一步,后果十分危险。从挂号、急诊、取药、打针到把病人送入病房,小王一直在这位女同志身边忙个不停。(附图片)
《陌生的朋友》剧照 北京电影制片厂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