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中国四十年代诗选》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26
第5版()
专栏:

《中国四十年代诗选》序
王亚平遗作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年代。也是文学史上,特别是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代。
诗歌到了四十年代,出现了一个异常缤纷丰盛的景象。
抗战的炮火,震撼了中国的大地,也震撼了中国人民的心,掀动了民族的觉醒,人的思想解放了,感情解放了,一代年轻人站到阵前来了,他们要呐喊,要怒吼,要抵抗,有枪的拿枪,有刀的拿刀,有笔的拿笔。
把此身献给火线哟!
用生命换取血写的诗篇!
那时,我在战地行军中写了这两句话,就说出了大多数青年心里的话。看到敌人的炮火打过来、我们的炮火打出去,一个村庄,一个城镇,顷刻之间,化为灰烬,真是一腔敌忾,满心怒火,恨不得用生命、鲜血增添一分抗战的力量,没有人再多去想到个人的问题。
1938年10月,大武汉失守了,蒋家王朝把重庆当做陪都,表面上维持着一个抗战的局面,骨子里已掀起反共高潮,准备破裂、倒退、投降日帝、打内战以消灭共产党。这时的作家、诗人、广大文艺爱好者,大都投奔延安、解放区,跟着八路军、新四军继续战斗;还有一部分人集聚到了重庆、桂林、成都、昆明等地,他们内心燃烧着在战地工作的热火,怀着对日寇践踏祖国的土地、残害人民的义愤,要借着一支笔进行战斗。诗人们,创作了作品,开展了朗诵,还定了“诗人节”,象屈原那样把诗歌当做吐诉衷曲,表达才情,进行政治斗争的武器。
令人鼓舞的是,1942年5月,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在这个会上,毛主席发表了他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答了文艺为谁服务,以及怎样服务的问题。这消息随着这本书很快传到了国统区,随使众多的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立场,懂得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
在这个非常的时代,又有毛主席《讲话》光辉思想的启发、教导、指引,促使文艺界的思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和进步。特别是中国的诗歌,有了飞跃的发展,以前写诗的以更大的激情歌唱,新涌现的诗人更是以挥戈跃马的姿态投入诗歌战场。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但有巨大的数量,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所提高。正如郭老沫若在他的名著《屈原·雷电颂》中所显示的,那是对日寇、旧社会的檄文,对蒋介石、反动派的讨伐令,对伟大祖国、人民解放、民主的呼唤和希望,真是势将把新诗歌推到一个高潮。
从此,新诗歌出现了新的局面,产生了新的奇迹,从革命圣地延安,到重庆,到上海、香港以及其他地方,都有了诗人的声音,有了诗歌的活动,有了诗歌的报刊和诗集的出版,使中国新诗歌出现了几大惊撼历史的特点:那就是它的革命性、民族性、群众性。
新诗歌的革命性,由来已久。从三十年代左联起,业已响亮地提出:新兴文学必须服膺革命的要求,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上海中国诗歌会就以此对总会、分会的成员进行如此明白的宣传。随使北京、天津、青岛、广州、厦门以及党领导革命所到之地的新文学工作者,都树立了这样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新诗歌到了四十年代,正是这种革命思想、革命斗争的继续和发扬。四十年代的诗人,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哨,写出一些优秀诗篇。这些优秀作品,在当时发表于报章杂志,或印成书本,立刻被广大读者所喜爱,起到宣传鼓动作用。有的到今天还在流传,被人民所保留、传诵。
新诗歌的群众性,在四十年代表现的比较突出。诗歌的群众性,一方面系指写诗的由少数诗人已扩大到众多人在写诗了。同时,诗如民歌一样在广大群众中传开了,也即是更广大的群众阅读诗、朗诵诗,把新诗歌当做心爱的读物了。四十年代的解放区、国统区的报章杂志都大量的发表诗歌,编印诗歌刊物。还出现了街头诗、墙头诗、枪杆诗以及快板诗、诗快板、朗诵诗等等。
新诗歌到了四十年代,民族性更强了。一方面不少少数民族的诗人、诗歌习作者开始写新诗歌了。一方面新诗歌进一步强调了诗歌的民族传统,诗人们吸收了民间诗歌,继承了民族的优良传统,发展成新的诗歌。什么民族化、大众化、各种民族形式都被提出来,诗人们探索它,发展它,使之更富有民族的色彩。在我们收集的作品中有一些是烈士的诗,这些诗是他们在被杀害之前,或在被囚禁之中所留下的战斗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更有着强烈的革命性、民族性、群众性,我认为这些诗更是值得珍贵的。
四十年代的新诗歌,有了以上几个特点,随使新诗歌的创作出现新的局面,新的繁荣,新的盛况。这个时期,上承三十年代,下接全国解放,新诗产生的数目又如此之大,所以更急需收集、整理、出版。根据负责集稿的同志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搜集到的有三百五十多位诗人的作品,一千多首,五万多行诗,其规模之大,甚是惊人。后来经过编排整理,成为现在这个选本,有三百五十多位诗人,六百多首诗。由于时间短,能量小,才力差,这个选本很难达到精选。有人说:这选本不过是诗歌资料,果如此,我们也觉得满意,因为经过不少人的心血、精力,能为新诗歌的发展保留了如此丰富多采的资料,也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前人修桥后人行,为中国诗歌史搭成这一段桥,以备后代的人钻研时的参考,倒真是一件值得珍念的事!
(注:《中国四十年代诗选》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此《序》本报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