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用现代科学打开中医宝库——针刺镇痛原理研究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27
第3版()
专栏:科技人物

用现代科学打开中医宝库
——针刺镇痛原理研究者
韩济生
几根小小的银针扎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有时配合西药),外科医生竟能在病人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开颅切除脑瘤、开胸切去病肺、开腹割胃切脾、在四肢上截肢取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华古典医学的这一神奇功力蜚声医坛,一时间,对其原理的研究也风靡世界。1972年,周恩来同志指出,中国人能做针刺手术,就能讲出它的道理。许多医学科学工作者为此做出努力。北京医学院生理系教授韩济生和他领导的研究组,从神经化学传递物质的角度进行探索,证实了针刺可使大脑产生镇痛物质,使我国在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中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用现代科学打开我国珍贵的医学宝库开辟了良好的途径,也为医学疼痛原理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为取得以上成果,韩济生走过了艰苦的征途。他今年54岁,浙江省萧山县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院校任教,在北京医学院当我国生物学部委员王志钧教授的助手,从事消化系统神经控制的研究。1965年,韩济生开始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他和研究组的同志通过人体实验观察,用大量数据系统地阐述了针刺镇痛的规律,提出针刺镇痛是由于机体受到刺激后,中枢神经产生或释放出了某种镇痛的化学物质的大胆设想。1973年,他们通过家兔灌脑实验,证实了某种镇痛物质的存在。但这到底是什么物质?如何起作用的?又经过了七个年头的观察、实验,他们终于发现针刺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是加强镇痛作用的5—羟色胺和内啡素,也有拮抗镇痛作用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内源性抗鸦片物质。这两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决定着针刺镇痛的强弱。
1972年以来,韩济生和他的同事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80多篇论文。其中,刊登在国际《药理学年鉴》上的《针刺镇痛的生化基础》专题评述,引起了极大反响,韩济生接到了来自国内外390多封索要论文的来信。
1979年,韩济生从讲师越级提升为教授。同年,他在国际麻醉研究学会上所作的学术报告,受到了与会科学家的高度评价,相继应邀去8个国家讲学。1981年,韩济生主持了在日本召开的国际麻醉研究学会年会。今年,又接到了第9届国际药理学会邀请,要他担任主席,主持关于疼痛研究的专题会议。
编者的话
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支持下,《科学园地》专刊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科学园地》是根据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创办的。它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对象,兼顾其他读者。
《科学园地》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设置“论坛”、“科学知识”、“科技史话”、“科技人物”、“科学信箱”和“国际科技”等栏目。
本专刊暂定两周一期。我们殷切希望广大读者和科技工作者积极撰稿并提供意见,共同把《科学园地》办好。(附图片)
魏亚南韩济生在进行试验。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