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社会主义的温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4-28
第5版()
专栏:农村新事

社会主义的温暖
苑恩尚帮助智力有缺陷的农民发展生产 班朝忠 何永增
天刚亮,从河南省浚县城关公社郭庄大队村中,走出两个拉架子车的壮年农民。他们把两车满满的粪土拉到村西头蚯蚓养殖场。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个五十来岁的人。这两个农民,光头的叫田兴河,另一个叫裴青河,两人智力都有缺陷,是郭庄有名的穷困户。那五十来岁的人是郭庄大队党支书苑恩尚,附近的人都知道他懂科学,会技术,精明能干。他们是怎样搞在一起的呢?这得从县委副书记吕子堂说起。
去年6月,刚上任不久的县委副书记吕子堂到郭庄搞调查,大队支书苑恩尚汇报了田兴河、裴青河两家的情况:田兴河四十岁,身高力壮,能出力干活,就是智力差,不懂技术。1981年秋季,队里给他七十多斤磷肥,他一股脑儿都埋在责任田地头,也不浇水,一点作用没起到。裴青河的情况也大致相同。老吕思之再三: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后,这种智力有缺陷、地种不好、致富无条件的贫困户,应该怎么办呢?靠国家扶持或靠别人去帮,虽能解决一些问题,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他后来又来到郭庄,老苑向他汇报:“我打算办一个年产6,000斤的蚯蚓养殖场,只是人手少,想和田、裴两家联合经营。只是怕别人说‘闲话’,拿不定主意”。吕子堂听了,高兴地说:“你从技术上帮助他俩,他俩从劳力上帮助你,联合经营,互助互利,有什么不好?你大胆干吧。”老苑当下保证,争取让田、裴两家当年收入就达到千元以上。
苑恩尚很快从郑州买回优良蚯蚓品种“大平二号”56万条,如今已发展到135万条,老苑还指导田、裴两家每家种植五亩“中棉所十号”棉花。预计田、裴两家1983年收入可达3,500元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