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暖流——安徽阜阳地委书记陈硕峰关心知识分子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3
第3版()
专栏:

暖流
——安徽阜阳地委书记陈硕峰关心知识分子纪事
几年前,安徽阜阳还是个留不住人才的地方。仅地区一个医院,就悄然离去23名医生。那时候,政策不落实,怀才无处施,生活问题没人过问,知识分子寒心啊!1978年来了地委书记陈硕峰,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第一道“政令”
陈硕峰在五十年代中期担任安徽农学院党委书记。上任不久,便遇上“反右”斗争。其时,上级下达“右派”指标,陈硕峰没有完成这些“指标”,使安徽农学院成为全省“右派”最少的大学。为此,有人要拔陈硕峰的“白旗”。陈硕峰很风趣地说:“只要学院里少安上几顶‘右派’帽子,我的乌纱帽倒不怕被拔掉……”在陈硕峰工作过的许多地方——安庆、省农业厅、六安、徽州等地,他都有一大批肝胆相照的知识分子朋友。时隔多年,这些知识分子还时常远道赶来看望他们的良朋益友呢!
陈硕峰到阜阳之前,已风闻那里知识分子严重外流的情况。他走马上任不到一个月,便主持召开了人事和组织工作会议,并发布上任后的第一道“政令”:“从现在开始,知识分子调出阜阳要经地委书记核准。假如他们因为生活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离开了阜阳,我一定要查究责任!”
地委书记的“政令”一传出,知识分子敏锐地感到了春天的气息。他们奔走相告:
“陈硕峰确是个明白人!”
赔 情
“同知识分子交朋友”,这话说起来极简单,在当前也颇为时髦,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不管哪一级领导,如果只是为了点缀或赶时髦才去拉几个知识分子敷衍敷衍,而并不想跟他们平等地交心,那么,知识分子也决不会高攀你们为友。反之,你给他们温暖,他们便会以十倍的热情感激你,把你引为知音。陈硕峰就是从关心知识分子入手,启开知识分子心扉的。
行署医院内科室主任李炳鑫是心脏病专家。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了40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医学杂志上。但这位中年医务工作者,夫妻分居20多年得不到解决。1980年底,在天津工作的爱人崔淑文为他联系好调到北京铁路医院工作。陈硕峰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备了酒菜将李炳鑫请到家中。席间,陈硕峰端起酒杯诚恳地说:“炳鑫同志,我陈硕峰向你赔礼道歉。我来阜阳二年多了,尚不知你在斗室里过牛郎生活。唉,我太官僚,太官僚了!”
李炳鑫慌忙站起:“这,这不能怪你呀!”
“不!”老陈感慨地说:“我们对知识分子关心得太不够了。凭心而论,你若不是恋着阜阳人民,也许早飞了。明天请您给淑文写信,让她调到阜阳来。工作单位可以任她选择。住房问题,如果医院解决不了,我陈硕峰宁愿搬出去让你住!”
李炳鑫的眼睛湿润了。他发誓:“我死也要把尸骨埋在阜阳。”
推心置腹
陈硕峰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更关心他们的工作、思想。曾因创作了一部中篇小说而招来许多是非的一位同志,由于有些谣传尚未澄清,加之身体不适,整天闷在家里。在一个燥热的夏夜,陈硕峰同地委宣传部长一道来看望他。他们推心置腹地畅谈了很久。以后陈硕峰一直深切地关心着他。1981年春,这位同志又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没几天,陈硕峰让人捎话给他:小说读过了,很感动人。我建议你多到农村走走,写点质量更高的东西。这位同志次日就去阜南、利辛、界首等县深入生活,陆续写出了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
相得益彰
新春佳节,是人们合家团聚的日子,也是陈硕峰最忙的时刻——他要忙于给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拜年。1983年元旦,他看望了李东山、梁如云、肖玉磊、郑兰馨、苏继坡等10多位文艺界朋友;春节又给卫生、科技、教育界朋友拜了年。每到一处,虽只是三言两语交谈,但知识分子却从中感受到温暖。
几年来,陈硕峰陆续走访了80多户知识分子家庭,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如果知识分子要求见他,他都乐意接待。1982年底,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人,投书给陈硕峰,要求和他交朋友。陈硕峰热忱地邀请了这位青年。他们一见如故,倾心交谈。
陈硕峰在与知识分子的交往中,不断地吸取科学知识的营养,丰富和充实自己的工作;知识分子也从他身上得到启迪和帮助、鼓舞与力量。李炳鑫医生深有感触地说:“陈硕峰同志对知识分子的深情厚意,表现出他对党的事业充满了热忱。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党的力量、气魄和伟大!”
本报通讯员 张少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