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七七”芦沟桥事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4
第5版()
专栏:学点民国史

“七七”芦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省宛平县芦沟桥挑起事端,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顽固推行其所谓“大陆政策”。“九一八”事变后,利用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加紧准备发动独占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在国内,强化军人政权,增加军事预算,扩充军队,扩大军事工业;在华北不断挑起事端,侵占我领土,抢夺我主权。自1937年春起,更加紧其武力侵略部署,在平津及北宁路沿线不断扩充军事设施,调动重兵,派军分驻丰台、通县、南口、古北口、喜峰口和冷口等地,包围平津。随后,日军便在芦沟桥以北以西地区举行一连串挑衅性的军事演习。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紧,中国人民普遍觉醒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全国出现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5年“一二九”运动以后,中共北方局为联合华北一切可能抗日的党派、阶层,包括争取驻防平津一带的第二十九军,共同抗日,做了许多工作。1936年“西安事变”后,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为全面抗日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日本侵略者为了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巩固之际,尽快侵占华北、乃至全中国,便制造了芦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清水节郎中队奉命在芦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以芦沟桥为其假想攻击目标。11时许,日方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驻宛平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吉星文团拒绝,日军即包围宛平城。翌晨2时,日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获悉失踪日兵已经归队,但仍无理要求入城查明失踪情形,宛平驻军同意双方派员调查。日方利用交涉之际,由丰台调步兵一营、附山炮四门和机枪一连,强占宛平东北沙岗。又无理要求中国驻军撤至宛平西门外,日军进至东门内才开始谈判,遭我方严词拒绝。4时许,双方正在交涉,日军牟田口联队竟向宛平城发动猛攻。中国驻军忍无可忍,乃奋起还击,中日战争就此展开了。事变发生后,北平市长兼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及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等紧急开会,决定一面集中兵力于各据点待命,一面派员与日方在北平谈判。日方又利用谈判之机调动军队,一日之内连续进攻宛平三次,但均被我军击退。
芦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为日本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实行全面抗战。15日,又向南京国民党政府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团结抗日,实行民主政治为主旨,决定自动取消中华苏维埃政府,改编工农红军为国民革命军,共同抗日,愿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生存而牺牲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空前迅速开展起来。上海、南京、武汉、太原等地工人相继组织抗敌后援会。全国各学术、文化团体纷纷发表宣言,各地报刊发表文章,支持二十九军的抗日行动,要求国民党政府全力抗战。在日军炮火直接威胁下的华北各阶层群众,更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在此形势下,南京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也开始采取自卫抵抗的方针。12日,蒋令第二十九军就地抵抗,并令调孙连仲部第四师北上增援。17日,蒋在庐山发表谈话,宣布芦沟桥事变的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与领土的完整”。但态度仍然动摇,幻想以“和平的外交方式求得芦案的解决”。担负华北军政主要责任的宋哲元,同样抱着侥幸心理,一味向日退让,乞求和平。
日本侵略者在芦沟桥一战中遭到迎头痛击,便一面以谈判为缓兵之计,一面加紧其侵略部署。11日,日方代表与华北当局议定中国军队由平津及芦沟桥永定河以东撤退、中日共同防共等条款。可是同一天,日本五相会议(内务、外务、陆军、海军和大藏五相)通过陆相杉山增兵华北的提议,并任命香月清司为新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12日,香月火速赶至天津召开特别军事会议,作出在丰台、通州、密云、天津等地增兵的部署。次日,日军即强占天津车站,并在丰台、通州恣意寻衅。14日,日本驻屯军向宋哲元提出反共、取缔排日言论、排日团体及抗日民众运动,中国驻军撤出北平等七项要求,限19日前承诺。18日,日本增援部队6,000人进入天津。这时,日军入关部队已达5个师团,兵力约计10万人。在此严重时刻,宋哲元竟承认香月所提七条,随即由津返平,立刻下令打开封锁了的城门,撤除防御沙包,解散南苑军官训练所和西苑集训学生,查禁抗日书报,实行所谓“中日共同防共”,并请孙连仲等部停止北上。
宋哲元的退让并没有使日本的侵略止步。日内阁19日紧急会议决定向华北大量增兵,定于20日午夜“采自由行动”。21日,日军以步、骑、炮及坦克部队总攻宛平,同时炮击长辛店,轰炸廊房,我军民伤亡重大。翌日,日军秘密向华北运送机械化部队。25日下午,日军以修理电线为名,抢占廊房车站。26日,日军占领廊房;并从丰台派兵一中队,企图进入北平广安门,但遭我守军刘汝珍团的坚决阻击。日方即以此为所谓“广安门事件”,一面于当晚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限27日中午以前将冯治安部驻芦沟桥、八宝山一带军队撤至长辛店,限驻北平冯治安部28日中午前撤至永定河以西。27日,日军以铃木旅团、酒井机械化旅团,在飞机30架及炮兵一个联队的配合下,进犯南苑、北苑、黄寺及沙河等处,并以一部切断南苑至北平间的公路。
至此,国民党政府及华北当局始感到妥协乞和无路。于是,宋哲元拒绝了日方的最后通牒,令二十九军各部奋起抵抗。28日,宋部第三十七师、三十八师分别在丰台、廊房及天津总站击败日军;第一三二师在南苑奋起抵抗。在南苑之战中,师长赵登禹与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阵亡殉国,官兵死伤约5,000人,南苑经苦战后失守。于是,日军乘势分路侵占沙河、清河,一部向门头沟出动,将北平完全包围。当晚,宋哲元偕秦德纯、冯治安等由北平撤往保定,次日北平陷落。接着天津也在第三十八师副师长李文田率部抵抗后于30日弃守。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天津后,于8月13日又在上海大举进攻,从而爆发了大规模的上海抗战。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熊尚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