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罗马尼亚的“农业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4
第6版()
专栏:

罗马尼亚的“农业革命”
朱有智
解放三十多年来,罗马尼亚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总产值增长2.5倍,目前全国人均1吨粮食,基本上保证了居民对农副产品的消费和工业原料的需要。
罗马尼亚党在发展农业技术、物质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例如,1961—1965年期间,国家对社会主义农业部门的投资为340多亿列伊,而1976—1980年期间则为1,220多亿列伊,增长了两倍多。最近15年来农业部门投产的固定资产也增长两倍以上。现在全国拥有拖拉机15.5万多台。除玉米收割外,其他主要农作物的耕、播、中耕和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近几年来,为了使农业生产与迅速发展的工业生产相适应,改变比例失调的情况,罗马尼亚把进一步发展农业列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目标之一。目前他们正在为实现齐奥塞斯库同志1979年在罗共十二大上提出的“为农业革命”而奋斗。这一革命涉及面很广,包括在加强技术物质基础和改善生产组织等各个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其中主要有:
对农民发展生产采取进一步放宽和其他鼓励性政策。过去,农业生产合作社章程对农民有不少限制,如规定每户农民最多只能养3头牛、15只羊等。在劳动报酬方面也没有充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客观上形成和存在一种怕农民富裕起来的思想。齐奥塞斯库同志在罗共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必须清除这种思想,肯定了凡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致富是允许的,在饲养牲畜方面不应该有任何限制。根据这个精神,罗马尼亚政府大力扶持农业社员发展自留地经济和家庭副业,扶持非合作化地区个体农民发展农业生产。从去年底以来,机器制造和商业等部门积极为农业社员和个体农民生产适合他们使用的中小型农机具。从1981年起,国家在山区专门为个体农民建立一批农机站,向非合作化乡派去农牧业专家,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生产,向个体农民出租国有牧场等等。
为了更合理地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罗马尼亚全面推广定额包产制(即总合同制)。这种制度使每个社员、农业劳动者和农业社行政技术干部的收入,同他们的劳动和获得的产量紧密联系,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责任感。1982年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颁布关于改进农机站工作的法令,使农机站从领导到农机手的收入,也同所服务的国营农业企业或农业社的产量挂钩,报酬不受限制。这项法令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农机手不大关心服务质量和农业产量的状况。
罗马尼亚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扶助和发展农业,其中包括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进一步缩小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差价。1981年和1982年农产品两次提价,平均提高了36%。农业部门在完成计划后,每年可增加250亿列伊的收入。从1982年起,各县对农副产品实行“自我管理”和“自行供应”的办法。这有利于扩大地方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地方向中央伸手要农副产品的现象。
另外,罗马尼亚还在进一步加强农业的技术物质基础和培养农科工作者方面采取了切实的措施。目前全国已有农业专家5万多名,其中半数以上受过高等教育。除了继续扩大农业专家的队伍外,他们还强调要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艺,有效地使用农业科研成果。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罗马尼亚的“农业革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82年它的粮食产量达2,233万多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年的农业净产值比上一年增长了7.6%。目前罗马尼亚人民,正在罗共中央的领导下,为克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争取工农业生产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作出更大努力。(附图片)
罗马尼亚伯勒干平原雅洛米察区的一个现代化水利灌溉工程。
罗马尼亚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