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内蒙古发展渔业潜力很大 这里渔业生产落后的原因是:多年来以粮挤渔,使水域面积缩小;重捕轻养,致使一些鱼类资源渐趋枯竭;管理体制混乱,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5
第5版()
专栏:

内蒙古发展渔业潜力很大
这里渔业生产落后的原因是:多年来以粮挤渔,使水域面积缩小;重捕轻养,致使一些鱼类资源渐趋枯竭;管理体制混乱,影响职工生产积极性。
本报通讯员 任思霖 本报记者 翟启运 高 粮
“吃鱼难”,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带有普遍性,北方地区更为突出。但不少地方渔业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据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了解,这里发展渔业生产的潜力就很大。
内蒙古的水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水面约为1,300万亩,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占第10位,在“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居第三位。可养鱼水面达775万亩,比素称鱼米之乡的湖南还多255万亩。全国人均占有淡水水面0.078亩,而内蒙古人均占有却达到0.43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5.5倍。
适合内蒙古地区养殖的鱼类品种颇多,有本地产的鲤、鲫、华子、小白鱼,珍贵的细鳞鱼、哲罗鱼、元鱼,秀丽的白虾,还有从外地引进的青、草、鲢、鳙、鳊、鲂等二三十种良种鱼。这些鱼在内蒙古地区都能很好地繁殖、发育和生长。
内蒙古地区天气寒冷,冬季结冰期长,对鱼类的生长有一定影响,但是,这里日照时间长,饵料生物丰富,繁殖快,鱼的生长速度并不慢。例如岱海的草鱼,平均每年可长7斤,哈素海的草鱼,每年可长4至5斤,鲢鱼两年可长到3斤以上。
目前,内蒙古地区的渔业生产还比较落后,单产很低,总产不稳,逐年下降,与其丰富的水域资源极不相称。以1980年为例,全区鱼的总产量为9,669.9吨,仅为1961年总产量的35%,平均亩产2.5斤,仅为全国平均亩产的十分之一。湖南省可养鱼水面只有520万亩,产量却达到了13.88万吨,平均亩产达70斤,等于内蒙古的25倍左右。
造成内蒙古渔业生产单产低、总产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则是多年来片面强调单一抓粮,以粮挤渔,围湖造田,抽水浇地,使水域面积大大缩小。据统计,达赉湖由原来的340万亩缩小到280万亩;乌梁素海从原来的120万亩缩小到40万亩。其它湖、沼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养鱼靠水,水面缩小,水位降低,必然使鱼产量下降。
重捕轻养,甚至只捕不养是鱼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又一原因。在产卵期,有些鱼要游到湖的上下河道去产卵,有些人竟不顾国家关于不准捕捞产卵鱼的规定,专门趁产卵期去捕捞,致使一些鱼类资源渐趋枯竭。阿巴嘎旗查干诺尔,过去年产鱼500吨以上,近些年因为乱捕,破坏了生态平衡,处于停产状态。许多地方还存在偷鱼、抢鱼、炸鱼、毒鱼,严重影响着渔业生产的发展。
管理体制混乱,责任不明确,也是渔业生产下降的重要原因。渔业单位分别隶属于农牧、水利、供销、商业、二轻等许多部门领导,形成谁也想管,谁也不管的局面,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现在全区从事渔业生产的专业和兼业劳力只有1,233人,平均每个职工(包括行政干部、科技人员)要负担6,000多亩水面的生产任务。湖南省可养水面虽然没有内蒙古大,却有职工93,600多人。可见,内蒙古发展渔业生产不仅大有可为,也是一个广阔的就业门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