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勇于探索的艺术家——记《毕加索绘画原作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6
第6版()
专栏:

勇于探索的艺术家
——记《毕加索绘画原作展览》
本报记者 王芳 张启华
5月,春意浓。在这美好的时节,密特朗总统一行来华访问,并为我们带来了蜚声世界的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原作珍品。
5日,《毕加索绘画原作展览》在京开幕,引起了我国美术界人士的极大兴趣与关注。一位美术工作者坦率而真诚地说:“毕加索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先驱。现在虽然对他和他的作品有争论,但他勤于探索的精神却很可贵。”
毕加索是丰产的,他不倦地创作,表现出强韧的生命力。他于1881年10月生在西班牙的马拉加省,1973年在法国逝世。在七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近两万件作品,涉足了美术的各个领域:油画、雕塑、版画、陶瓷、拼贴画、舞台设计等。其作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为当代艺术家所难以望其项背。当记者谈及此事时,随展来华的米歇尔·里歇夫人风趣地说道:“至今,我还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一家博物馆能完整地收藏他的作品真迹。”这次展出的36幅作品来自巴黎毕加索博物馆,属于油画与版画两类,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毕加索的艺术思想及风格的演变过程。
多变,是毕加索的创作特点。他受过古典主义的严格训练,有很强的写实能力,但他不安于现状,而是不断地变化、创新。他以“立体派”著称,同时也丰富了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西方现代艺术语言。他采用扭曲、夸大、变形的手法,以独特的构思,表现他对千姿百态的世界的观察想象、回忆和感受。被称作“现代艺术分水岭”的《亚威农的少女》,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绘画中的传统造型法则,这次展出的《女人半身像》即为该画人物的习作。
毕加索并没有把自己的探索局限在艺术技巧上,他还试图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青年时期,毕加索的绘画对象大多是穷人、乞丐、流浪汉、街头卖艺人,他擅长用阴郁感伤的蓝色描绘社会下层人凄苦的生活。铜腐版画《清淡的一餐》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一对夫妻,坐在素食的桌前,男人细长的大手,搂着妻子瘦弱的身躯,他想为之驱寒,但是无济于事。茫然的目光、干裂的面包,画中的一切都是贫困潦倒生活的再现。1944年,毕加索在参加法国共产党时曾经宣称:“绘画不应只是客厅里的装饰品,而是抵抗敌人的攻防武器。”三十年代,毕加索创作了《格尔尼卡》,用画笔鞭挞了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替受蹂躏的人民控诉、悲鸣;1949年,他又应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要求,创作了石版画《和平鸽》,如今,举世皆知的《和平鸽》飞到了春光明媚的北京。
法国文化部长雅克·兰先生在画展开幕式上寓意深长地指出:“绘画同中文一样都可学到,这是毕加索的一句话。对欧洲人来说,中文不好学。绘画同中文一样难学,但经过努力是能学到的。我们希望这次画展能帮助中国人民更好地认识西方艺术。”是的,对毕加索那奇异甚至怪诞的风格,不用说中国观众,就是西方人也感到“神秘莫测”,但他毕竟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老画家张仃啧口称赞说:“画展办得好!它开阔了人的思想,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毕加索及其作品提供了极好的机会。”(附图片)
清淡的一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