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坦桑尼亚努力克服粮食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6
第7版()
专栏:

坦桑尼亚努力克服粮食困难
俞跃良
坦桑尼亚是个农业为主的国家,独立初期粮食基本自给,有时尚有少量出口。从1973—1974年度开始,农业生产不景气,造成粮食不能自给。
几年来,单是进口粮食就花费了几十亿先令的外汇。
缺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旱灾、虫害、缺乏生产资料等客观因素外,尼雷尔总统还指出了一些主观因素:多年来,国家对发展农业不够重视,对农业的投资甚少;管理不善,订指标多,落实、贯彻的少;省委、县委等官员对农业领导不力,不了解农民的具体困难,发号施令多于调查研究;技术人员缺乏;农村人口大批流入城市等。为了把注意力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从1981年开始,尼雷尔总统亲自到农村多次视察,号召农民提高粮食产量。有关部门还采取了一系列增粮措施。
坦桑尼亚可耕地多,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扩大种植面积。1981年9月,革命党执委会作出决议,除原耕作面积外,每个村庄要再扩大100英亩粮田。
加速农业畜力化,以耕牛代替手锄。在阿鲁沙省,目前已有50%的农业劳动已经畜力化。鲁伍马省近年来驯服了236头动力牛,在农业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一个畜力化的运动正在全国农村逐步展开。
调整粮食收购价格。前几年,粮食收购价格低廉,收购单位对出售粮食和农产品的农民只开收条,拖欠现金。这种作法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1年粮食收购量只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弱。因此,在近几年数次提高某些粮食和农产品的收购价的基础上,政府在今年收获季节将再次把玉米、小麦、稻米、高粱、小米和木薯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收购价格提高30—33%,除小麦和木薯外,其余粮食作物都根据各地对某种粮食的生产能力,规定不同的价格。这次宣布提价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另外,有关部门现正采取措施杜绝拖欠农民现金的作法。
扩大灌溉面积。由于近年来旱情一直严重,政府计划增加对水利设施的投资,并在大陆首先筹建六个负责水利灌溉的机关,争取到1985年各省建立一个;聘请外国专家指导各省水利考察、设计和施工;向农民传授灌溉知识,培训技术人员;争取在4年内使每个村庄的灌溉面积达到800公顷。
政府还提倡因地制宜,多种香蕉、土豆、芋头等传统作物,号召在易受旱灾的地区多种高粱、白薯和小米等比较耐旱的作物。1981年以来,那些不适合种玉米和稻谷的省份都大面积种了高粱。高粱的收购量从1975—1976年度的3,000吨增加到1980—1981年度的2万吨。
及时供应农具。从1982年4月份开始,政府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解决农具供应不足问题。到去年10月止,除把乌邦戈农具厂生产的60万把锄头、5万把犁及一定数量的拖拉机、化肥和种子全部送到各地农村外,从中国进口的另外60万把锄头已经运到。这为耕作季节作好了充分的物质准备。
据报道,坦桑尼亚1982年雨水较多,粮食收成较好,鲁伍马省获得特大丰收。据说该省包括木薯在内的粮食可供5个省食用。依林加省1982年土豆丰收,收成可达11万吨,除本省食用外,尚有一半剩余。
这些成就也体现了国家和农民重视粮食生产的结果。但是,目前坦桑尼亚仍有许多省是缺粮户,要做到粮食完全自给并非朝夕之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