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明镜可鉴——读《徐海东将军传》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6
第8版()
专栏:

明镜可鉴
——读《徐海东将军传》有感
伍修权
我自读《彭德怀自述》和《刘伯承军事生涯》以来,又读到一本记述老一代革命家生平的好书,这就是张麟同志写的《徐海东将军传》(上海文艺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社同时出版)。海东同志是中国革命的一代名将,他从一个穷窑工成长为一名优秀共产党人和杰出军事将领的传奇性经历,代表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革命历程。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它是一部关于革命历史和传统精神的生动教材;对于我们这些老战士来说,则是一面光洁照人的明镜,可以用来对照自己,是否如海东同志那样,做到为革命事业竭尽全力,对党和人民一生忠贞。
在我党的老同志中,有一部分人来自知识分子阶层,通过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了革命道路;又有一部分人则出身于工农劳动阶级,被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逼上梁山”投身革命的。海东同志正是后一部分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我读到他苦难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不禁为之泪下。读到他1925年来到武汉寻找“出路”时,又感到分外的亲切,因为当时我也正在武汉,虽然我们那时并不相识,但却是在同一个地方走上同一条道路的,我们曾在那里怀着同一个摆脱压迫和剥削的心愿,向着同一个解放自己及人类的壮丽目标奋斗过。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和光辉未来的青年人,是难以体会到我们那时的艰难与辛酸的。但是,正是为了能有这一天,海东同志那时饿过肚子,卖过苦力,当过小兵,又参加了北伐战争,遇上了大革命失败。后来他只身回到家乡,凭着党交给他的一支手枪和14发子弹,组织武装斗争。经过了多少危难与失败,失去了多少战友和亲人,才创建了一支工农武装,开辟出一块革命根据地,他自己也成了使敌人闻风丧胆的“徐老虎”。这种不畏艰险、不惜牺牲的顽强精神,不是依然值得学习和继承发扬吗?让青年人了解老一代人饱受过的苦痛艰辛,才会珍惜今天人们视为平常的幸福生活;知道了眼前的康庄大道是由当年的崎岖险路走过来的,就会懂得应该怎样继承先辈遗志,建设更美好的未来。即使是经历过这一切的老同志,也可以通过重温当年的战斗生活,得到鼓舞和鞭策,使自己不忘优良传统,永葆革命青春。
长征红军陕北会师以后,我奉命从中央红军调到海东同志领导的十五军团工作,结识了这位闻名已久的“窑将军”和“中国的夏伯阳”,书中描写的许多事,我都曾亲闻或亲见。今天在回顾他的光辉一生时,感到他之所以受人敬仰和称颂,除了他的卓越战功和军事才能之外,还有他为革命不计名利的无私品德。例如他曾多次被变动职务,从正职降为副职,从高职改为低职,每次变动他不仅都真正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决定,有好几次竟是他自己主动要求降职的。本书第六章写到一事:他正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时,见到一位在中央红军当过师长,进过黄埔军校分校,革命经验也比较丰富的同志,便主动请求由那位同志任军长,将自己降为副军长。上级批准了他的建议,可是有人不明真相说了闲话,他听到后笑道:“我这个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从前喝酒也有瘾,就是没有官瘾。”这样的事战争时期有过几次,建国以后评定军衔,他又诚恳地表示:“授我大将太高,我受之有愧啊!”可是现在有的同志既有“酒瘾”,更有“官瘾”,就是没有海东同志那种为革命献身的“瘾”,对职位只能上不能下,对级别只嫌低不嫌高。他们看了海东同志的事迹,不该扪心自问感到羞愧吗?
海东同志是出身于七代窑工的“泥巴人”,小时挣扎着上了三年多私塾,又因忍受不了富家子弟的歧视失学了。参加革命后他深感到理论和文化的重要,曾利用战斗空隙不断自学,他抓过政委的《共产主义ABC》、《列宁主义》等理论书就读,见到《三国演义》、《水浒》等文学书也带在身边慢慢看。为了提高军事水平,他又找来《孙子兵法》,不懂古文就请参谋给他讲。抗日时期回延安养病,又积极要求进了马列学院,系统学习了一批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和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等理论知识。直到建国以后在重病中,还抱病细读了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海东同志常自称为“粗人”,但是他十分尊重并且善于团结与他共事的知识分子干部。从书中看到,他对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教书先生”吝积堂同志,吃过“洋面包”的省委书记沈泽民同志,一度化装为他的“秘书”的刘少奇同志,以及美国记者斯诺等人,一直怀着真挚的友情,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不少帮助与教育。这对于我们有的甘当“大老粗”,轻视文化,却又以“打天下坐天下者”自居的同志来说,不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吗?
书中还写了这样一些发人深思的历史事实:被誉为虎将的海东同志,一生不怕战斗艰险,不畏强敌凶残,却一再受着党内那些极左“革命家”的政治欺压与精神折磨,因而长期困惑不解和悲愤难忍。在内战和抗日时期,他曾眼看许多忠诚的革命同志被当作“反革命”惨遭逮捕、拷打以至枪杀,上万人的红军队伍被极左路线和肃反扩大化搞得只剩四千多人,气得他伤心落泪;他在党的会议上公开斥责搞极左和自相残杀的人,以致自己被赶出会场;他喊着“冤死不如战死”怒火万丈地赤膊冲上战场;他极度蔑视和拍桌痛斥那种只会整人和钻营的所谓“政委”;他奉中央之命去解救蒙冤的同志时,却又哭着说:“同志们,我知道你们心里有冤,受了许多苦,要怨就怨我们吧,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建国以后,特别是十年动乱中,他一向尊敬的刘少奇、彭德怀和贺龙等同志先后遭到打击诬陷,他为此感到忧虑和痛心;最后他自己也受到了攻击和迫害,结果使这位出生入死千百次,病魔缠身几十年,却一直顽强而愉快地挺着的一代革命名将,被一伙冒充革命的阴谋家、野心家摧残得含恨离开了人间。直到临终他还说:“我想见毛主席,(我)就是林彪害死的!”这些读来令人心碎的篇章,给我们和后代留下了沉重的教训:这样的历史决不能重演了!
还有一点我以为很值得我们一些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同志学习。海东同志从1940年起就因多次负伤和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在病榻上度过了三十个春秋,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是难以忍受的。他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却始终关心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每一点得失成败,一直坚持学习党的文件,尽力参加党的会议,使自己的思想不断随着时代前进。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大连养病和建国以后他住在北京时,我曾几次去看望他,他总是谈笑风生,同我畅叙党内外和国内外大事,根本不象一个久卧病床的人。与海东同志相比,我们许多人应该说还是身体健康活动方便的,因此也就更没有理由因退位感到自馁或抱怨,而应该如海东同志那样精神振作,努力在可能条件下为革命奉献心力,决不虚度余生。
张麟同志以朴实无华的文笔,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海东同志的精神面貌,歌颂了一代革命典范。我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记述自己的体会,并向广大读者介绍此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