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7
第3版()
专栏:专论

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
高岩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本科与专科的层次比例不尽合理,培养计划与社会需求有些脱节。这个问题如不认真解决,不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各种不同规格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且会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
我国科技人员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较低,而相当一部分工厂企业科技人员的内部结构还很不合理,工程师多,技术员少;大学本科毕业生多,大专、中专毕业生少。以冶金系统为例,上海市冶金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中,工程师和技术员的比例为6.6∶1。首都钢铁公司,工程师与技术员的比例为9.6∶1。这种状况在其它地区、行业、企业中也普遍存在。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工程师与技术员的比例一般为1∶3至1∶10。而我国工程师与技术员的比例却相反。技术员和技术工人太少,许多企业不得不把大学本科生和工程师长期当技术员甚至当技工使用。这是人才的严重浪费。
长期以来,我们注意发展大学本科,对专科教育重视不够,专科学生人数逐步减少。1952年,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占大学生总数的31.3%;到1965年仅占大学生总数的4.5%。十年内乱期间,高等专科学校几乎全部被取消。粉碎“四人帮”后,高等专科学校有所恢复和发展,1979年在校生数占大学生总数的34 .17%。但是,近年来许多新建院校(包括职工大学)都追求办四年制本科,不少高等专科学校在办学思想上也力求向本科靠拢,已有不少专科学校改为本科学校。1981年,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下降为17.11%。这为数很少的专科生中,师范专科学生占了62%,工科专科学生只占15.7%。在工科大学生总数中,工科专科学生只占7.5%。这种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
此外,大学本科生与中专生比例失调的情况也很严重。1952年大学工科在校生与中专生的比例为1∶2.4。1981年两者的比例变为2∶1,而且不少专业没有中专生。上海造船厂的同志认为,技术人员中大学生与中专生的比例应为1∶10,但由于十几年分不到中专生,把大学生当中专生使用已成惯例。
为了改变人才缺乏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除了要积极发展中专、技工学校和各种职业学校以外,就高等教育而言,在继续发展和提高本科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目前我国各条战线专科毕业生一级的专业人才尤其缺乏。几十万个工业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目前一般都是生产定型产品,大量需要制造、工艺、检测、调试、安装和维修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大部分可以由高等专科学校来培养。即使是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厂企业,一般说来,搞研究、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大学本科培养,而搞工艺设计、施工制造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多数可由大学专科培养。在农业方面,除研究人员外,需要大量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工作的农艺师、农机师、农业工程师等。据农业部门反映,二者的比例大体应为1∶10。后一类人员还需要相当数量的农业技术员做助手,二者的比例也应为1∶10。这三部分技术人员应分别由大学本科、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和中专或农中来培养。而1981年我国农业大学本科生与专科生在校人数的比例为6.3∶1,这种结构与客观需要也不适应。财经、管理、旅游等工作所需的专门人才大部分也可以由高等专科学校来培养。可见,发展高等专科教育,有利于改变当前人才结构上的不合理状况。此外,它还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投资的效益。培养一个本科生的费用可以用来培养三个专科生,这样就可以用同样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因此,高等专科这一层次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它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对高等专科教育也是很重视的。美国两年制的专科学院在六七十年代发展很快,学生增长速度是四年制高等院校的学生增长速度的两倍。1977—1978年,美国两年制专科院校在校学生超过400万,占高校学生总数的36.8%。在西德,高等专科学校是其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77年,西德265所高等院校中,已有高等专科学校136所,占51%。这些国家重视发展短学制专科教育的做法,可供我们参考。
为了使我国高等专科教育获得较快发展,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1)提高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工作的科学性。我国对专门人才的培养是由国家投资的,使用人才的单位并不付培养费用,往往忽视高、中、初级人才配套的客观规律,盲目要求文化程度越高越好。他们在上报所需的人才数字时,对大学本科毕业生需求数字提得很高,大大超过现有高校的培养能力,而对高等专科、中专毕业生考虑较少。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今后除了对各种不同专业需求人数进行调查外,还应分析各种行业所需人才的层次结构。
(2)从政策措施上鼓励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建议在今后一个时期,凡新建本科高等院校(包括走读的大学分校),批准权限应归教育部,大专的批准权限则可交给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委。我们应该制定一套有利于高等专科学校发展的政策,诸如高等专科学校的招生、毕业生分配及待遇、学位、教师职称等方面,都应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方式、教学计划、教材、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也应当从更好地培养生产第一线专门人才出发,进行改革,办出高等专科学校的特色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