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屈原故里立新规见成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7
第5版()
专栏:新风集

屈原故里立新规见成效
3月16日的《人民日报》第八版“读者论坛”栏刊登了方至同志写的一封题为《希望能立下这么一个规矩》的来信。信中说:“每年年初,有关方面做工作计划时,提出几项与群众切身有关,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公诸于众,约期完成,年终算帐。”这个建议提得很好。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我镇就立了这么个“新规矩”,并且已经取得了成效。
那是从今年元旦开始的。我镇党委会的一班人,先后在全镇劳模会、干部会、群众会上,当众宣布:“今年,镇党委和镇人民政府,决心为城乡人民办四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这就是要做到:电灯亮,广播响,柑苗齐,新厂房。”同时,还立下“军令状”:“若是年终办不到,甘愿解甲回家乡!”
我们的归州镇,位于鄂西山区、西陵峡畔,是我国古代大诗人屈原的故里。这里,山多石头多,人多粮田少,多年来是吃粮靠供应,生产靠贷款。直到1982年实行“大包干”承包责任制后,粮食总产才一跃达到627万斤,比历史最高年产上升66%;生产柑桔135万斤,上升53.8%。万名农户的生活得到改善(全镇2万人,城镇、农村人口各半),开始打算“奔富路,翻两番”。
然而,全镇15个农村大队,迄今只有4个大队通电,尚有11个大队的农户靠桐油、煤油照明;在2,741户农民中,只有半数“喇叭响”(有线广播);近几年建成的1,300亩脐橙基地,尚缺小苗12万株;镇里13个镇办企业,就有10个还是六十年代的老厂房、老设备。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镇党委和镇人民政府制订了如上四条“新规矩”。
立新规、干实事。在全镇干部、群众努力下,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进行检查时,任务完成过半,前景十分乐观。请看:第一、群众自筹资金25,000元,镇从企业提成中辅助20,000元,经过70天的苦干,架通10华里万伏高压线,让4个大队的1,050户农户用上了电灯;第二、镇委从财政分成中拨出15,000元,架设东西、南北两条广播线。到3月份,东西广播线已通,使500户农民“喇叭响”;第三、在镇柑桔场和农民自办苗圃的协作下,小苗上山已达8万株,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二;第四、镇服装厂、制绳厂的老厂房已拆除,正在新建。
目前,全镇上下既为完成四条“新规矩”而努力,又为实现今年工农业生产增产三、四、五成而奋斗。
湖北秭归县归州镇退休干部 陈松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