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目前基本建设规模为什么难以控制?——部分经济工作者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问题的几点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8
第5版()
专栏:

目前基本建设规模为什么难以控制?
——部分经济工作者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问题的几点意见
齐健
1982年基本建设投资突破计划,控制基本建设规模是当务之急。最近,一些经济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适当集中财力是当务之急
许多同志认为,去年基建投资增加过多的原因,一是地方和企业手里有了钱、有了物,总想多搞些事情。现在预算外的资金约相当于预算内资金的半数以上,地方掌握的三材占国家计划生产总量相当大的比重。二是银行贷款发放额增加过多,名目繁多,多头发放,很多贷款是在国家信贷计划和投资计划之外的。三是计划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去。对于当前预算外投资和银行贷款增加很多的形势估计不足,对于统筹、协调、引导各项资金,做好资金、物资的平衡工作缺少切实可行的办法。
基建投资突破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一)建设规模指标不落实。有的部门和地区没有把控制指标全部落实到基层,有的预留投资缺口,这就使实际投资规模超出指标。(二)计划的审批权过于分散。各级计委、经委、财办和主管部门,以及各个银行都可以审批项目。(三)地方信托投资公司发放的贷款,有的虽纳入了地方计划,但没有列入国家计划。(四)基建取费项目繁多,有些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概算超支情况相当普遍,这也是投资突破计划的一个原因。
盲目和重复建设同现行政策有关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同投资分配、产品分配、价格、税收、关税、银行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的现行管理体制有关系。例如烟厂的重复建设就同财政“分灶吃饭”有关,建设烟厂可以开辟地方税源。小酒厂上的多,是因为税收政策规定:议价粮酿酒税率减半,代用品酿酒税率再减一半,税低利厚,助长了小酒厂盲目发展。地方争上纺织厂,是因为国家把加价收购的棉花平价调给棉纺厂,价格补贴由财政负担,纺织厂旱涝保收。地方争上涤纶长丝,原因是价高利丰。地方争上炼油厂,是因为原油价格过低,加工利润过高。尽管国家通令调整,小炼油厂还是关停不了,最近还有争上改造措施,盲目搞深度加工的倾向。这些应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办法加以制止。
要认真破吃“大锅饭”的管理体制
有的同志认为,当前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出现基建失控的局面,说明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现行体制是吃“大锅饭”,基本建设工作缺乏严格的经济责任制,这就使地方、部门、企业热衷于争投资,不关心投资效果,即令投资规模过大,效益过低,造成严重浪费,也无责任可咎。这就必然会导致基本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就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来说,虽然已经逐步建立了经济责任制,但企业对基建效果的好坏还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和严格的责任。就中央和地方来说,虽然现在实行了“分灶吃饭”,但是地方因基建规模过大,投资方向不当而造成的财政损失,仍有可能转嫁给国家。部门也和地方一样,与国家之间缺少严格的责任制。不克服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吃“大锅饭”的弊病,就难以建立起经常保持合适的基建规模和投资方向的经济机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