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气魄宏大的画卷——记杨鸿坤的国画山水长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08
第7版()
专栏:访问记

气魄宏大的画卷
——记杨鸿坤的国画山水长卷
本报记者 高 集
“暮年逢盛世,壮志老来酬。”重庆国画家杨鸿坤,已近古稀之年,为绘写《千里嘉陵画卷》,不惮险阻,攀登巍巍秦岭,探寻嘉陵江的源头时,吟出了上面的诗句。三年多时光,在日日夜夜的辛劳中过去了,杨老已把从秦岭嘉陵谷起而迄于山城重庆的千里嘉陵壮丽河山,都收入了他的画卷。记者看到的是一幅高为39.5厘米,长达60米的水墨初稿长卷,其气势之雄伟,规模之宏大,在中国画史上是罕见的。
嘉陵江上的奇峰秀水,历来都是诗人画家们醉心所在,唐代大画家吴道子、李思训(即开创金碧山水的大李将军)都曾以他们的妙笔为嘉陵作传,可惜这些历史珍品都已失传了。杨老是川江养育的山水画家,但是他的嘉陵长卷却不仅寄情于巴山蜀水,而是着意描绘了嘉陵江的历史变迁。从画面上,人们可以看到,在苍翠的崇山峻岭中,在如碧的江水岸边,在古旧荒废的历史遗迹间,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飞驰,电气火车穿行于断断续续的隧道之中,新的城市在兴起,工厂的烟囱林立……。昔日巴山蜀水之间的贫穷落后景象,随着时代的前进正在消逝。“笔尖刷却世间尘,能使江山面目新。”画家以他的艺术笔墨和爱家乡、爱祖国的充沛热情,勾勒了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千里嘉陵新貌。
杨老是已故国画大师徐悲鸿的高足,他为嘉陵立传正是为了完成大师的遗愿。四十年前,悲鸿大师带着学生们在嘉陵江畔写生时,深情地对他们说:“嘉陵江美极了,你们以后要画一张全图……”四十年来,老师的殷殷嘱望,杨老一直耿耿于心。然而,岁月蹉跎,使他不得不搁笔二十年之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有了生逢盛世之感,从而重新拿起画笔开始了他为嘉陵作传的创作。在《嘉陵写生记》一文中,他写道:“我虽年近七旬,满头白发,也一定要在告别人世去九泉见老师悲鸿先生之前,完成先生遗愿:从头至尾画一张千里嘉陵长卷。”
嘉陵画卷还在写生阶段,爱好艺术的人士就争相传告,要求先睹为快。1980年10月间,重庆的国画界和市委负责同志就在渝州宾馆的一间大厅里观看了画卷的草图,杨老艺事的精湛,画卷气魄的宏大,使与会人士为之动容。嗣后,又有许多人闻讯前来观摩这幅巨构。据杨老说,著名书法家舒同同志已为画卷题名,张爱萍同志在看了画卷后填了一首《水调歌头》,任白戈同志将为画卷写跋,预计画卷的全部工程将在今年秋季告竣。完成后的画卷将是一幅长达60米的灿烂巨作。杨老准备把这幅画卷献给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