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共青团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向党中央报告:建议全国青少年 学习张海迪 争当好青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0
第3版()
专栏:

共青团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向党中央报告:建议全国青少年
学习张海迪 争当好青年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共青团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最近联名向中共中央写报告,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的活动。
报告说,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以后,张海迪的先进事迹在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雷锋精神在八十年代得到恢复和发展,看到了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在成长。
报告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所以喜爱和钦佩张海迪,乐意学习张海迪,首先,因为张海迪的事迹真实感人、激动人心。这位1955年出生在干部家庭的姑娘,不幸因硬脊膜外血管病变,从1960年到1976年期间先后动过4次大手术,摘除了6块脊椎板,身体从第二胸椎以下失去知觉。可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和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政治、文学、医学和外语等方面的书籍1,000多册;自学英语达到了大学程度,并学习了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她翻译了16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人次以上。共产主义精神鼓舞这位瘫痪姑娘锐志奋进,开拓出一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宽广道路。
其次,因为张海迪的实践回答了许多青年正在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根本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张海迪和当代其他青年一样,遇到了升学、就业和理想、前途等问题,而她又长期疾病缠身。可是,她没有怨天尤人,她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党的信赖、对生活充满信心的实际行动,正确解释了人生的意义。她说:“一个人活着,不应该为我而存在,应该为人民的需要而存在”,“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为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张海迪对人生根本问题的出色回答,必将激励和引导我国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三,因为张海迪的言行反映了八十年代青少年的渴望和追求,也回答了人民群众对广大青少年的要求和期望。张海迪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是我们社会主义时代造就的优秀人物,她的崇高思想和先进事迹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喜成果。张海迪从许多英雄的模范事迹中汲取了共产主义思想营养,但她又不是简单地重复和模拟先辈英雄模范的所作所为。她具有八十年代青年共产主义者的特征,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代表。
报告说,张海迪的奋斗业绩是一部催人奋进的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地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的活动,无论是对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还是对加强青少年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一代青年共产主义者,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报告建议各级党委加强对学习张海迪的活动的领导。要把学习宣传张海迪作为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有长期打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解放军的作用,协调一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注意总结、交流经验,推动学习活动深入发展。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带头向张海迪同志学习。
报告说,学习宣传张海迪,要围绕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这个根本问题,学习她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习她渴求知识、刻苦自励的顽强毅力,学习她对社会尽责、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建议宣传、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根据张海迪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和宣传阵地,密切联系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实际,不断深入地做好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群众和青少年树立革命人生观,积极劳动,勤奋学习,开创新风,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