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执着而严肃的艺术追求——评路遥的小说创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0
第5版()
专栏:

执着而严肃的艺术追求
——评路遥的小说创作
白烨
路遥的创作起步于1973年,而最先惹人注目的则是他发表于1980年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个以十年内乱中的事件为内容的作品,一不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二不囿于具体的动乱场面,而是把艺术的笔触大胆地伸入社会生活的深层,真实而较为深刻地描写了“文化大革命”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在一个并不新鲜的题材里挖掘出这样动人心魄的内容,路遥初次显露出了驾驭复杂的矛盾冲突和开掘人物内心的艺术功力。此后,路遥的创作,基本上是遵循着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生活本相和人物本色的路子前进的。
1981年,路遥发表了《姐姐》、《月下》等四五个短篇。这些作品以内涵丰富的生活故事,反映了环绕着当代农村青年的新的生活矛盾,引人深思默想。《姐姐》里的农村姑娘小杏,热恋着已上了大学的原插队知青马立民,而她的倾心相爱换来的只是一封“要看到现实差别”云云的绝情书。不念旧情的负心固然令人愤懑,而事实上存在着的“现实差别”也确实叫人思索。《月下》里的憨厚的大牛,得知自己痴恋着的漂亮的兰兰就要嫁到城里,恼恨异常便去怒砸接兰兰进城的汽车。消极地屈从于这种差别并把自己当作商品的待价而沽者应该批评,但那分不清爱美与占有美的区别、弄不明导致兰兰进城的真实原因的鲁莽者,显然也有一个提高文化修养、增强精神文明的问题……。在这些作品里,城市与乡村的差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情感的纠葛,交织在一块,美与丑、爱与恨和甜与苦,纠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社会生活,教人难以分辨,又诱人去仔细分辨。路遥作品里的人物,就是这样生活在斑驳陆离的生活环境里,没有气馁,没有彷徨,毫不退让地承受着生活的风浪,用自己的思想去辨识矛盾,用自己的努力去战胜矛盾,在探求中前进的当代青年。
1982年路遥的创作,数量虽然不多,质量却有明显提高。两部中篇《在困难的日子里》和《人生》都有新的开掘,而《人生》更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
反映当前农村生活的《人生》,在透视社会的深刻和描摹现实的真切上,都达到了作者以前少有的高度。作者在对高加林的喜剧式的生活悲剧的描述中,通过事与事的交错、心与心的碰撞,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给我们揭示了充满着偶然性、变异性的生活现象的内在旋律。是的,城镇生活的较为优裕和农村生活的相对贫苦,个别干部的作风不正和老实农民的忍怨受气,以及黄亚萍的多情、克男妈的势利,对于造成涉世未深的高加林的人生悲剧,都有着各自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高加林在这个风浪不息的生活大海里之所以迷失方向,有没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呢?他明知不该轻浮偏去追求虚荣,不忍割舍旧情,却又贪婪新欢,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上进心里夹杂着虚荣心、英雄主义混合着个人主义的矛盾世界。在他的生活坎坷中,既有交错的社会矛盾在背后牵线操演,又有良莠杂陈的自身的思想矛盾在其中推波助澜。因而,他的种种际遇,表面上看充满了使人诧异的偶然性,其实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令人欣慰的是,高加林终于猛醒了,而且他并没有强调种种客观的因素,只是一味地自责自省,这是难能可贵的。高加林以自己迷途知返的切实行动,向人们透露出了这种信息。《人生》这种对于现实人生的真实描画,比之那种回避矛盾,使作品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去甚远的作品,更具有认识价值,更具有艺术力量。它对于广大青年读者认识生活、认识自己,从而获得必要的生活教益,无疑是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路遥的创作,切合着反映复杂生活中的探求者的内容,在艺术上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他结构作品,不仅注意构筑大起大落而又环环相扣的外在情节,而且注意铺设漪澜连绵的显现人物内心风暴的内在情节,并常常把二者交叉穿错起来,在波折迭出的矛盾冲突中层层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明晰地揭示出促使人物行动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他叙述故事,每每把简洁洗炼的白描、浓烈炽热的抒情和人物内心的赤诚剖白溶为一体;作品语言明丽、洒脱,刻画人物和描绘景色时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而又不依赖于方言。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最近的创作中,力求用言传与意会相结合的方式达意传神,开始以含而不露的风格来取代早先锋芒毕露的习惯,人物性格复杂而丰富了,主题深邃而含蓄了,文笔斑驳而深沉了。这无疑是他创作上的新进展。
路遥是一个执着而又严肃的艺术探求者。这不仅表现在他敢于正视社会现实,勇于揭示生活矛盾和积极追求艺术的真实上,而且表现在他始终用自己的眼睛看取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生活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