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很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2
第4版()
专栏:建议

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很大
中国农业科学院情报所 高德诚
在我国,旱地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15亿亩耕地中,旱地为11.2亿亩,占74.7%,其中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为7.79亿亩,约占52%;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内蒙古包头以东、长城沿线和黄土高原的广大地区。长期以来,这些地区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一二百斤,有的甚至只有几十斤,成为我国的低产区和严重的缺粮区。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旱地并非注定低产。一些干旱地区的社队,通过改良、培肥土壤和采用抗旱耕作等措施,发挥了以肥调水、以土蓄水(土壤水库)的作用,获得了旱粮丰产。例如,山西省闻喜县东官庄大队千亩旱地小麦连续十几年平均亩产在400斤以上;壶关县晋庄大队大面积旱地谷子平均亩产在800斤以上;这个省水土保持研究所王家沟试验场旱梯田二十年间粮食平均亩产530斤。看来,关键还在于能否善于科学栽培和合理开发。国外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美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西部17州)的耕地面积占整个美国总耕地面积的48.9%,同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条件类似,昔日曾是黑风暴的发源地,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后经过改良治理和合理开发利用,现今已成为重要的农牧业基地。这个地区生产了全美国高粱的90%,小麦、大麦和羊只的80%,棉花和牛只的50%以上,还有其他大宗农牧产品。澳大利亚是旱地小麦输出国之一。印度、埃及和中东各国,采取了发展旱农的措施,由缺粮国变为粮食基本自给或接近自给的国家。
据科学家研究,从我国粮食生产的前景和潜力来看,在湿润而条件又好的地区,增产幅度是有限的;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只要对现行耕作方式有所改进,就会出现大幅度增产。当前,我国湿润地区的许多省区粮食亩产已达千斤以上,每施用一斤化肥,一般只能增产粮食2—3斤,而旱作低产区亩产仅一二百斤,一般施用一斤化肥可增产粮食3—5斤以上。如果全国能够普遍发展,使旱粮亩产增加50—100斤,全国将近8亿亩旱地将会增产几百亿斤粮食。另外,我国干旱地区还有广阔的山地和高原。这里的光热资源丰富,可以生产多种优质果品和林木;广阔的草原可以发展畜牧业。在干旱地区采取农林牧综合发展的措施,可以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我国广阔的干旱地区蕴藏着巨大的生产潜力,应当尽快地把旱地农业搞上去,这对解决这类地区的粮食问题以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