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崇高的敬意——记胡耀邦同志拜谒铁托纪念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2
第6版()
专栏:南斯拉夫通讯

崇高的敬意
——记胡耀邦同志拜谒铁托纪念中心
本报记者 黄炳钧
到达贝尔格莱德的第二天清晨,胡耀邦同志来到乌日策街15号,拜谒铁托纪念中心。铁托同志从贝尔格莱德解放后第5天开始,直到离此去外地治病,前后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六年。在逝世以后,他又长眠于此。
纪念中心负责人特尔齐奇上校在大门口迎接中国客人。沿着铁托生前经常散步的石径,胡耀邦同志一行走到一栋米黄色平房前面,南斯拉夫同志称它为花房。铁托喜欢种花,他的遗体按照他的遗愿,就葬在这百花丛中。胡耀邦同志手捧由88朵红玫瑰(铁托享年八十八岁)组成的花束缓步走上前去,轻轻地放在洁白大理石的棺椁上。花束飘带上写着:“献给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同志”。胡耀邦等同志在墓前肃立默哀,向这位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光荣儿子、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卓越战士致敬。
走出静卧着这位伟人的简朴花房后,特尔齐奇上校介绍说,七天前,是铁托逝世三周年;从墓地开放以来,已有660万人拜谒过铁托墓,其中大部分是青年。他们以此来表达对铁托的热爱、敬重和真挚之情。胡耀邦同志问:铁托同志5月25日的生日是南斯拉夫青年节,现在还庆祝吗?陪同前来的南共联盟主席团委员维迪奇回答说:还庆祝,这已成为一种传统。
胡耀邦同志走进铁托同志居住和工作的一栋二层楼房。这里的一切都保持了铁托生前的原样。客厅里摆着一套沙发,铁托在这里接待过100多个外国代表团和本国的领导同志。从客厅来到铁托的长方形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着的《战斗报》和南通社新闻稿,上面的日期告诉我们,办公桌的主人是1979年11月30日离开的。台历翻到1980年5月4日,座钟的指针指着3点零5分。这是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刻。这张偌大的办公桌,没有抽屉,因为铁托总是随时处理各种文件,从不积压。办公桌右边的小木架上放着五只不大的旅行包,每当外出前,他总是自己整理行装。
快要离开办公室时,胡耀邦同志注意到墙角放着列宁的胸像。这是铁托亲自放置在这里的。铁托非常崇敬列宁。他在回答一位美国记者的问题时曾说过:“列宁是一位伟人,他懂得怎样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革命实践”。
在书房里,有藏书9,000多册。铁托从小喜欢读书,已经养成习惯,每天工作之余总要读点书。他桌上的各种书籍,范围极广,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哲学、经济学和军事科学的著作。在书架上可以看到俄文版的毛泽东选集。
胡耀邦同志走进另一间房间,壁橱放的象是一册册精装书籍,实际上是用照片形式记录的铁托同志极其丰富的政治生涯。这套照片档案共708册。其中一册收集了铁托同志在八十五岁高龄时对我国进行的历史性访问。有一部分照片是铁托自己拍摄、亲自洗印的。
中国客人还参观了离官邸20至30米的一所木结构平房,称作弹球房。铁托同志一般6点起床,独自来到这里,不惊动服务人员,自己煮咖啡,坐在沙发上看当天的报纸和信件。里面是他的作坊,放着车床,钻床,各种工具。铁托同志当过钳工,对机器一直保持着一种特殊喜爱的感情。胡耀邦等同志看到了铁托自己制作的金属框的镜子,铝制的梳子等小物品。
整个官邸占地10公顷多,这里有高耸的银松,雄伟的菩提,挺拔的白桦,树木茂盛。铁托同志非常爱惜树木,未经他的许可,这里不能砍伐任何一棵树。他说过,树木比房子更珍贵,造房数月即成,而树要成材,要一百五十年以上。
中国客人在参观中更亲切、具体地了解铁托同志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情趣,增加对他的崇敬。铁托是个伟大的人物,也是平凡的人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