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鼓励后生批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3
第8版()
专栏:

鼓励后生批评
李行健
前些日子报上介绍,孙冶方和于光远同志约定,对不同意见写文章相互讨论,公开指名道姓批评驳难。这真可以称得起是“开诚布公”,不如此,是不能造成一种真正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的。
不敢指名道姓开展学术讨论,由来久矣,原因也很多。除学术和政治民主生活不健全,批评者不负责任,“四人帮”搞“影射”的卑劣手法流毒的影响等等外,还有一种庸俗的“古君子”作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不好公开提不同意见,学生对老师也不便开展学术批评,普通人更不敢同专家权威辩论。报刊好象也不好发表这样的文章,发表也要抹去棱角,隐去姓名,方才显得彬彬有礼。
不久前,看到王力先生同北大八二级新同学的一次谈话,说到他去年在国际汉藏语学会上发表的论文,中文系一个学生指出里边一段话讲得不对。王先生高兴地接受了这个意见,发表时就把那段话删去了。王先生以此为例,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要提倡这种破除迷信,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来他把这次谈话发表在1983年第2期的《语文教学之友》上,同更多的读者见面。读后令人感叹不已!
王力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语言权威,桃李满天下的长者,还如此谦逊地接受一个无名青年的意见,并把这件事宣之于众,这展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虚怀若谷的胸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年青人思想敏锐,往往可以提出一些中肯的新鲜意见,所以,欢迎后生批评,在治学上也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态度。
人类发展的历史总是一代胜过一代的。老师鼓励学生批评,正是希望学生尽快成长,接过老师的接力棒,发展老师的事业。学生发现老师的不足,并敢于指出,其实这也是尊师的一种表现。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孔圣人就不喜欢颜回对老师唯唯诺诺的态度。孔子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论语·先进》)。看来,老师欢迎学生批评,还是我国早就有的作风,可惜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尊孔的人什么都尊,惟不尊这一点,后来批孔的人倒把这一点也反掉了。然而在学术上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毕竟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