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穆宪池同志不应该这样对待知识分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4
第5版()
专栏:勇于向不正之风作斗争

编者按:本报接到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八名老、中年知识分子的来信,即派记者去武汉调查。先后走访了医院三十多名专家、教授,中、青年医务工作者,一部分科室的党支部书记;还走访了湖北省委文教部、省卫生局和湖北医学院的领导同志。调查表明,来信反映的问题属实。
党中央一再强调,要采取切实措施,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把这项“最基本的基本建设”搞好。希望有关单位的领导对这封来信中反映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快采取得力措施,排除一切阻力,让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穆宪池同志不应该这样对待知识分子
由于我院主管后勤的副院长穆宪池同志长期歧视知识分子,一手遮天,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我院无法落实。请看,穆宪池同志是怎样对待知识和知识分子的:
一、穆宪池利用掌管房产的大权,大发中青年知识分子之财。在我们医院有一个公开的秘密:谁要想有个象样的工作条件,多分几平方米房子,就得给穆副院长送礼,否则,就别想住房子。内科裴医生的爱人临产,曾向穆打过八次书面报告,哭着口头申请十几次,只因没有送礼,穆宁可空着房子,也不给解决。这位医生后来在科室领导的关怀下,搬进一间空了三年的房子里住,穆却利用职权扣去裴医生130多元。更有甚者,穆宪池为了惩罚不听他话的医生,竟然把两对夫妇分在一间房子里住。这两位同志要求在房中间垒一道隔墙,穆说:“不把你们放在露天住就不错了!”不少知识分子气愤地说:“穆宪池拿我们知识分子不当人啦!”一位73岁的老教授,是我院的创始人之一,却被安排在又潮湿又阴暗的旧手术室住。为了安全,老教授想在临街的窗户上安几根铁栏杆,教授的儿子(本院医生)找穆宪池等领导同志哀求19次之多,流着眼泪说:“我只差跪在你面前磕头了!”但仍然无济于事。最后找了上一级的党委书记才解决了问题。
穆宪池在住房问题上对知识分子卡得这样死,他自己却大搞特权。去年,医院新建一栋宿舍,他事先就把三楼最好的一套房子的钥匙拿到了手,自己搬了进去。
二、身为管后勤的副院长,却不管职工的生活福利。医院离煤店、粮店远,教授、专家买米买煤难。为解决他们后顾之忧,有些干部建议用汽车为老年、中年知识分子送煤和米。穆说是“浪费”,不同意。医院有一栋宿舍在山上,道路又陡又滑,每逢下雨下雪,总有医生摔倒、摔伤。医生们向穆反映了多少年,就是不予解决。很多老教授拿着《人民日报》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报道给他看,希望他关心一下知识分子的生活。他说什么:“那是报纸,不是文件!”他主管福利经费十几年,从来没有公布过帐目。群众说,福利费不知哪去了!
三、克扣科研、医疗设备经费。口腔医院是一所教学医院,并附设科研所。为了配合教学、科研,动物房是必不可少的。几位专家、教授和主管业务的负责同志向穆呼吁了七八年,但一直得不到批准。没有动物房,给科研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研究生为了写毕业论文,不得不在办公室饲养动物,进行研究和写作。为了改善医院的医疗和科研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去年初,省财政局、卫生局先后拨款24万元,穆宪池不经院办公会议讨论,只给5万元买科研、医疗设备,私自克扣19万元,留在自己“小金库”内,乱支乱用。
穆宪池在医院工作了十几年,从来不学习业务,长期甘当外行,瞎指挥。医院管理不善,电费超支较多,他除了叫人关掉医院的路灯外,又要医务人员白天使用冰箱、温箱,晚上停电。医务人员为此据理力争,他还悻悻地说:“‘臭老九’总是有理。”
去年下半年,医院新换了院长、书记,广大医务人员寄予极大希望。可是,时间过去好几个月了,由于穆宪池对知识分子仍旧采取歧视态度,新任书记、院长无法甩开膀子干。我们呼吁上级尽快采取得力措施,让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我们口腔医院全面得到贯彻、落实。
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八名老、中年知识分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