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色彩与感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5
第7版()
专栏:杂谈

色彩与感情
江南
最近看了两幅以荷花为题材的彩色摄影作品,构图相似,但其艺术效果却大为异趣。一幅以绿色为基调,弥漫着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表现了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另一幅用金黄色为基调,画面热烈、明快,显示出一种欣欣向上、丰收在望的情调。两幅作品带给人们两种不同的情绪感受,可以说是不同的色彩在起着主要作用。
诚然,千变万化的色彩,属于自然界的一种客观存在,本身是无所谓感情、情绪的,但当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中,逐步在心理上对自然景物的颜色产生一定的感情反应,这时的色彩就包含了感情的因素。如人们长期接触阳光、火光、灯光,因而对红、橙、黄等色产生了暖和感;而在绿荫下或蓝绿水中则感到凉快,这就逐渐形成了绿、青、蓝、黑等色有寒冷感;至于棕和棕黄这类土地的颜色,则常常使人产生新生或艰苦、沉重的感觉。因此,古今的艺术大师们在创作中都善于运用色彩与感情间的联系,创作“以色传神、以色抒情、以色写意”的作品。如瑞士风景画家勃克林的《死之岛》,采用使人产生阴森、凄凉的灰绿、暗蓝等色调,反映了岛的荒芜和人的悲伤,暗示着死将来临。我国摄影家詹国光的《平凡的贡献》,则运用使人感到振奋的金黄色为基调,鲜明地传递出当今草原牧民内心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为“四化”作贡献的普通人们的高尚心灵。试想,如果这两幅作品互易色彩,岂不就失去了它们各自的特有情调了吗?正如法国画家柯罗所说:你所用的一切色彩要服从你的感情,没有感情的“色”,是激不起欣赏者的“情”的。
但是,也不能机械地理解“色”与“情”的关系,否则画家创作就变成“图解”和“色解”了。实际上,由于表现对象的不同,由于创作风格的殊异,由于各种色彩互相配合的千变万化,运用色彩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毕加索在反映下层社会地位卑贱人们的痛苦和失意的作品中,就分别用过冷暖两种色调来表现,即所谓的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其中蓝色时期的《悲剧》和粉红色时期的《丑角之死》,都成了美术史上的珍品。
当然,对革命艺术家来说,不仅注意以色彩表现感情,还要注意表现正确的感情。画家列宾说:“色彩即思想”。一切革命的艺术家在色彩的运用中,调进的应当是革命的思想感情。前面提到的那两幅荷花图,虽然色彩不同,但它们蕴含的都是积极的、革命的思想感情,给人以健康向上的感受,因而都是值得赞扬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