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振兴经济科学关键在于面对现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18
第5版()
专栏:

振兴经济科学关键在于面对现实
熊映梧
我国进入了振兴经济、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期,客观形势要求振兴经济科学,更好地为四化服务。
我认为,应当老老实实地承认,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学界的状况是不能令人满意的,经济科学的成果同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为了振兴经济科学,我以为关键在于面对现实。为此,需要解决几个问题。
第一,在研究方向上必须把大部分力量放在探索新问题方面。这里,以《资本论》研究为例,究竟是局限于注释和考证,还是用发展观研究这部伟大著作,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自从《资本论》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以来,在普及和宣传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到本世纪六十年代,《资本论》以各种文字至少印行了140多种(见马今之:《〈资本论〉主要版本介绍》,《人民日报》1964年5月29日)。各种解说《资本论》的读物,大量涌现出来,如考茨基的《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博洽德的《通俗资本论》,河上肇的《资本论入门》,卢森贝的《〈资本论〉注释》,郭大力的《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王亚南的《〈资本论〉研究》,等等。但是,在《资本论》的研究方面存在一个突出的缺点,即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资本论》奉为经济科学的“顶峰”,好象后人只能重述《资本论》的原理和字句,不敢设想有所发展。用这种精神状态去进行《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恐怕就很难做出什么创造性的成果。如果物理学家都拜倒在牛顿脚下,不敢越古典物理学的雷池一步,那末,就不会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代物理学。为什么物理学能超过牛顿并继续超过爱因斯坦向前发展,经济科学就不能再发展了呢?
我主张经济学界少数人去做《资本论》的注释、考证工作,这是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不可缺少的工作;而多数同志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探讨经济生活中的新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创新,经济学是不可能发展的。如果我们从理论上科学地回答了在十亿人口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无疑是对全世界的贡献,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我们都清楚,探讨新问题是很艰难的,但是,我们应当知难而进。
第二,在学风上要从本本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发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优良传统。过去受个人崇拜之风的影响,有人今天为这几句语录作注释,明天又为那几段语录作解说,干了一辈子理论工作,没有说几句自己的话。毫无真知灼见,那有什么意义呢?现在,我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尤其需要发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勇敢地探讨未知领域的良好学风。
第三,百家争鸣,建立各学科的学术联盟,合作攻关。保护和鼓励各种学术见解的争鸣,是发展科学的正确方针。今天,从路线上清除了“左”的影响,但是,还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来保证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有些学术问题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得到结论的,例如经济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我看不妨求同存异。反正四化要求研究生产力,先把生产力研究透彻了,然后再来讨论把生产力放在哪个学科。当代有不少的课题,如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问题,开发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等等,需要许多学科协同研究,这也有待有关部门加以组织、协调。
第四,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中的经济学科,培养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各种经济理论和经济管理人才。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数量不足,经济学科在全部高等教育中占的比重太小;另一方面是质量问题。我在《适应时代要求逐步改革大学经济系》一文(《世界经济导报》第73期)中指出:现时大学经济系基本上还是按照五十年代初的章程办事,同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现实很不相称。它的主要毛病是“窄”、“旧”、“呆”,即:专业面窄,适应性差;课程内容比较陈旧,知识废旧率高,四年时间大部分花费在“典与史”方面,很少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教学方法呆板,教学效果不佳。还要补充一条:“文理分家”。把经济学科列入文科,与自然科学隔绝,就很难培养出既懂得技术又懂得经济的全面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恰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