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关于发展林业指导思想的探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0
第5版()
专栏:

关于发展林业指导思想的探讨
石山
林业在大农业发展战略中居重要地位,要发挥多种职能。这是因为这种战略首先要求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以保护和培植各种资源,从而保障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并不断提高。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没有完整的森林生态平衡是谈不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具体说来,这种战略要求林业承担和出色地完成五项主要任务。
第一,农业生产保卫者。我国林业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国土,防止土壤流失,保卫农业生产,减轻水旱风沙等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作用。它要保护水源,保护农田、河堤、海堤,保护草原,保护各种经济林。总之,对各种农业生产都负有保卫责任。森林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卫士和“边防”战士。为此,我们要建好、管好各河流上游的水源林和各种各样的防护林,实行林水结合、林农结合、林草结合、林经(经济林)结合、林渔结合。没有这些林子,土壤流失和水旱风沙等灾害就无法对付,农业生产就会低而不稳。营造各类防护林是发展农业的基本功。所以,林业工作者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强烈的服务精神。
第二,部分食物供应者。我国多山,山区和丘陵合占国土的三分之二以上。南方山区更是世界上的一块宝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北方的许多山区资源也很丰富。木本粮油作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极广,南北方山区都有许多好的品种。不仅完全可以实现食油木本化,还可以解决相当一部分食物供应。有人主张搞10亿亩木本粮油作物,这是个很好的设想。
第三,农村能源供应者。我国1.7亿农户中,约有一半严重缺乏烧柴。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个极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途径,最重要而又比较快和比较省的是发展薪炭林。有条件的地方,应迅速划给自留山,愿意经营荒山的专业户、重点户,还可按其经营的需要多划给;没有条件的地方,就帮助搞沼气、风能、太阳能、水电。只有解决了群众的烧柴问题,我国林业建设才能更顺利地开展起来。
第四,园林建筑师。美化我们的城市和乡村、河堤和道路以及各名胜古迹周围,使祖国到处风景如画。让人们生活在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里,是我国林业工作者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第五,木材供应者。这个任务很重,而且愈往后愈重。因为随着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木材的需求量将愈来愈大。但是,从大农业战略看,生产木材只是林业的一个任务,严格地说,木材是林业建设的副产品。这不是轻视木材生产,而是更加重视林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只有完成前四项任务,这一项才能顺利地完成。如果只重视这一项,或者把林业的任务归结为这一项,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结果将是首先失去森林,跟着也就没有了树木,也就没有了木材。我国不少地方已出现这种情况。
从我国林业建设本身来看,也应该改弦更张,转变到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对森林的认识,首先看到的是直接作用和直接效益,即木材和林副产品。林业科学产生以后,才注意到它的巨大而多种防护作用和防护效益,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卫国防等等。这些效益比其木材效益大得多。美国有人计算木材是整个森林价值的十分之一,国内有人对一些林区测算为六分之一。在生态学理论产生之后,人们进一步重视了森林的保健作用和保健效益,把森林看成是社会的宝贵资源,人类的共同财富,幸福的源泉,绿色的金子。1981年3月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这把我们对林业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雍文涛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一位法国科学家的这样一段话:“昨天的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资源,在农业时期,森林仍向人类提供大部分食物、原料和牲畜的饲料;在工业生产以后,森林又为此提供燃料和原料;今天的森林——还处在遭受种种破坏的时期,只有无力的生态学家在为森林呐喊;明天的森林——林业将会复兴,并将纳入现代化社会体系中。”其实目前已有一部分国家的森林进入了“明天”,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它的森林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65%。从飞机上看,日本已是“国土与海水一色”,环境很优美。有人说,日本是进口木材以保护自己的森林。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按森林面积比,它的采伐量比我国大得多,七十年代每年采伐木材4,300万立方米,与我国的采伐量差不多。按每公顷森林的采伐量计算,日本近2立方米,我国则为0.41立方米,差距很大。可见,只要森林经营好了,就能生产更多的木材。
要完成上述五项任务,并把林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就要树立大林业战略思想。我觉得,大林业发展战略应该有三个指导思想:一是乔灌草结合;二是各种林(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木本粮油林、国防林等)结合;三是国家、集体、个人经营结合。
前一个思想是从国土保卫者的任务派生的。既然要保护各种土地,就要因地制宜地加以保护,能长乔木的就造乔木,能长灌木的就造灌木,能长草的就种草。过去不少地方造林只造乔木,把灌、草排斥在外,结果造成了许多小老头树,起不了多大作用。这一点在黄土高原看得很清楚。事实证明,不实行乔灌草结合,许多土地就不能充分利用,林业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第二个思想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国家建设需要产生的。用材林国家需要,要搞。水源林国家需要,也要搞。我国有那么多河流、水库要保护,不搞水源林,单凭工程措施是不行的。许多水库变成了泥库,就是例证。我国耕地少,山区大,可以在山区经营木本植物来解决相当一部分食物。只要把山区的立体农业搞好(林业是主要部分),从山顶到山脚,按照自然条件,把各种林子合理布局,山区的财富将许多倍于农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有一个合理的战略布局,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合乎实际的战略思想。现在,对于荒山的利用,有林牧之争,这本身就是各自为政、条条规划而没有林牧结合思想的表现,不符合统一的合理布局原则。用材林、经济林、水果、茶叶、蚕桑等各自为政,也是这个问题。从生态学角度看,从经济效益角度看,应该有一个最佳结构或组合。各行业各自规划加在一起就算一个规划,这是拼盘,不是什么规划。各种林子如何结合,才是最佳结构,生产量最高,这确实是一门大学问。林业战线上的专家学者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现在分属各系统,统一规划确有困难。但研究工作可以不顾这一点,而搞出好的综合方案,以此来推动体制改革。至少,分工也能合理一些。
关于国家、集体、个人经营相结合的思想,这是从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的基本特点产生的。林业经营周期长,特别是用材林、水源林以及一些名胜古迹地区的风景林,国家要经营。三十多年来,社队办了大批林场,成绩很大,当然也要巩固和发展(也搞改造)。但潜力巨大的个人造林,过去长期受到压抑,连房前屋后的几株树也几收几放,损失实在太大。这个积极性要调动起来,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现在划自留山让群众自己经营很好。我国山区农民素有经营山林的习惯和传统。南方山区的私人林木就很多,有用材林,也有经济林,内容十分丰富。现在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起来了,出现了不少能人,许多荒山陡坡也都利用起来发展生产。这个积极性可以大大提高,作用将大得很。正如村边的鸡鸭田、池塘,过去不产东西,包给农户就高产一样,村子和城市周围的荒山也可以这样办,远一些的,一些专业户也能经营。这对于美化村落和解决群众烧柴都有好处。在目前情况下,国家投资比较少,发动个人造林是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有了这一个指导思想,正确的林业发展战略就能制定,我国的林业建设就会出现新局面,上述五项任务就可以顺利进行,林业在大农业建设中就可以发挥威力,恶性循环就可能转化为良性循环,大地园林化的设想也就能够实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