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一颗盲目施工的苦果——郑州市黄河饭店工程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1
第2版()
专栏:

一颗盲目施工的苦果
——郑州市黄河饭店工程调查报告
郑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违背基建程序、成倍追加投资、一再拖延工期、损失浪费严重的黄河饭店工程停工整顿,并派工作组进驻工地查清问题,总结教训,以结束这项工程的恶性循环。
据施工单位郑州市第一建筑公司原始记录:黄河饭店工程于1979年9月17日定位放线动工,预定1981年6月1日竣工。如今三年多时间过去了,现状又如何呢?记者走进黄河饭店工地,只见杂草丛生,一座结顶不久的10层大楼面前,门可罗雀,大楼内外还未粉刷,水、暖管道和电路还未安装,而脚手架却已拆除大半。
事实上,这项已经持续三年半的工程,自去年9月一万平方米的主楼结顶以来,一直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而餐厅、会议室等4,000平方米的附属设施连图纸还不全,地基还未挖,甚至锅炉房等设施的地皮至今还没有着落。这项预算300万元的工程,实际上已经花进去400多万元,按全部工程量计算,只完成了26.5%。
一位多年从事基建工作的同志说,黄河饭店工程得了综合症。计划、基建等部门的内行们初步“会诊”认为,造成黄河饭店工程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和教训,有以下几点:
——“钓鱼”工程,后患无穷。1977年郑州市将黄河饭店旧址转让,得款169万元,该市有关人士便打算重建一座1,000个床位、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新饭店。省计委批准总投资为300万元,要求余下130多万元由市里自筹解决。但实际上到1979年9月份开工时,这笔钱仍未落实。当时力主黄河饭店上马的人心里自有主意:只要造成开工事实,钱不够花,国家就得拿。果然,1980年市财政拨款150万元,1982年银行又贷款125万元,前后444万多元投资,到1982年底基本用完。于是,这项工程资金捉襟见肘的局面很快出现,工程预付款支不出,材料没钱买,工期只好一拖再拖。1983年4月,黄河饭店又打报告说,这项工程还要追加360万元才能建成交付使用。但这笔钱至今仍无出处。
——违反基建程序,造成浪费。按照基建程序,一项新的工程,必须在全部设计完成后,在通过设计图纸会审,作出施工预算,材料基本备齐的前提下才能开工。黄河饭店却不然。当时市里某些负责同志为了不使169万元逾年“作废”,凭设计人员临时画的一张基础开挖范围草图,便强令施工单位于1979年9月作了象征性的放线,就算破土动工了。主楼结构图到同年的11月才设计完毕。由于图纸不全,后又多次更改设计和随意提高设计标准,拖延了工期,造成了浪费。
黄河饭店的主楼工程于1982年9月结顶,随即应进行外装修工序。然而,由于主建单位要求变更设计,施工单位在停工待图三个月之后,将脚手架大部拆除运往其它工地。1983年4月外装修图纸送到后,又重新立脚手架,这一拆一装,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
——合同没订,扯皮无穷。黄河饭店工程一开工,“扯皮”之战就打响。遇到问题,主建、施工、设计三方各说各的理,问题不能顺利解决,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这个工程自兴建以来,主建、施工和设计三方,竟连一份经济合同都没签订。设计图纸没有按时完成,拖延了工期,但设计单位不负经济责任;主建部门任意要求修改设计,不受任何契约约束;施工单位则是,“老牛赶山,走着瞧”,来一部分图纸,要一部分钱,干一部分工程。外装修用的面砖就是一个三方扯皮的典型事例。主建单位要求由面砖改为水刷石,设计单位则坚持要用面砖;而面砖的采购,主建单位和施工单位又互相推靠,扯皮近半年之久。
——领导外行,吃尽苦头。值得注意的是,主持这项工程的竟是一位对基建一窍不通的饭店经理,而他所领导的基建班子,没有一个懂基建的技术人员。他们在工程刚刚破土的时候,就盲目购进了电梯、电话总机、锅炉等大型设备,长期占压资金达60多万元;并舍近求远从外地购进价值5万元、不合设计规格的暖气片;更为严重的是,主建单位破坏整体设计,在原锅炉房的位置上,盖了一幢家属楼,要设计部门另外设计锅炉房,又说不清具体要求,白白花了4,000元设计费,如此等等。
本来,黄河饭店1981年6月即应交付使用,每年可以收入70万元,十年后即可收回全部投资。而今,三年半时间过去了,不仅花进去的400多万元投资未见效益,仅贷款利息已达8万元; 1977年以来还用基建款支付饭店职工工资20多万元。
郑州市有关方面已决定对黄河饭店建设工程进行整顿,但这个烂摊子怎么收拾,能不能少花钱多办事,能不能早完工早收益?人们正瞩目以待。
本报记者 李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苏晓康
《河南日报》记者 高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