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2
第5版()
专栏:

建设中的厦门经济特区
陈育林
厦门经济特区位于厦门市西北部的湖里地区,由出口加工区和生活区组成。出口加工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距厦门东渡新港、厦门火车北站、厦门飞机场只有二至三公里,距市区七公里。根据《厦门经济特区总体规划》,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开发1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和一个5,000吨级的特区专用码头;第二期工程将再建设1.5平方公里的工业区。从1981年至1988年用八年时间基本建成,可提供办200家工厂的完善投资环境。此外在东、南部将陆续开发占地4.5平方公里的生活区。最终形成一个7平方公里,约7万人口的新镇。
在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有利条件很多。首先,厦门有良好的港口,港内水深12米以上,港阔少雾,不冻少淤,5万吨货船可以随时出入。自明、清以来,厦门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厦门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现有工业企业700余家,可为客商投资办厂提供条件;厦门的科学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目前有大专院校6所,中专和普通中学43所,小学300多所,在校学生有17万人,每年可提供高中毕业的劳动者6,000余人;厦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素称“海上花园”的鼓浪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厦门又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历来就是华侨和旅游者出入的重要商埠。
厦门经济特区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10月份动工,至今已有72万平方米的土地经过平整可供30家工厂建造厂房。第一批通用厂房已开始施工,可供客商租用或购买办厂。综合管理大楼将于今年建成。第一家外商独资经营、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地砖厂,已于去年9月份开工兴建,将在今年9月份按期投产。厦门经济特区经过一年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已初步具备可供客商投资设厂环境和条件。
配合厦门经济特区开发的主要工程也取得较大进展。东渡新港第一期建设四个泊位。其中一号泊位(一万吨级)和二号泊位(五万吨级)已于去年9月建成投入试产作业。厦门飞机场长2,150米的主跑道、停机坪和联络道已经建成,航管楼和航站楼也即将完工,下半年可以试航。厦门飞机场属中型国际机场,可供波音707、737、三叉戟客机起降。厦门还将引进程序控制自动电话和微波通讯设备,明年即可建成使用。此外,厦门市的电源已与省内电网相连;新建、扩建水厂工程也陆续竣工,用电用水有充分的保证。
厦门经济特区对华侨、港澳、台湾同胞、外国客商在本区合资或独资兴办工厂企业和其他事业给予各种优惠待遇。主要有:1、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2、进口供企业自用的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3、企业的出口产品免征工商统一税;4、客商经营所得的合法利润、企业的外籍职工、华侨和港澳职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的工资及其他合法收入,允许汇出;5、客商购买国内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其他货物,按国内出口离岸价格给予优惠;6、工业用地的土地使用费每平方米每年为1—20元人民币。使用期限30—50年;7、雇用国内职工支付劳动服务费合理;8、简化出入境手续,方便客商出入境。特区依法保护客商财产和保障客商的合法利益。(附图片)
题头照片为建设中的印华地砖厂。翟培富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