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选喜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2
第7版()
专栏:

选喜燕
影片《泉水叮咚》导演 石晓华
影片《泉水叮咚》里扮演喜燕的小演员,是全片中最难找的一个。按照剧本的要求,她幼年失去母亲,性格孤僻,反应迟钝,所以被人家称为“木头”。最后陶奶奶的抚爱滋润了她的心田,她成了惹人喜爱的“燕子”。这个角色的感情变化幅度大,对演员的形象和气质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选这个演员伤透了我们的脑筋。
起初,有人向我们推荐电视台的一批小女孩,但是一见面,几个年龄合适的小女孩都长着可爱的圆脸,而我们给喜燕定的形象要求是:第一眼看上去就要给人留下纤弱、忧郁的印象。所以尽管这些孩子都很会表演,我们没有选中。接着,我们摄制组兵分几路,找了几十个喜燕的候选人。然后再经过几次复选,剩下十个小女孩,进行最后的选择。
最后选择的第一关是,让每个孩子想一个很难过的故事,比赛谁讲的故事能使大人都难过。这样既培养了小演员们的情绪,又了解了孩子的想象力。第二道关是,先把剧本中“喜燕到妈妈坟地哭”的戏讲给孩子们听,先让一个小演员演一遍,然后再让她们结合自己的想法照着演。这主要测试孩子的表演和模仿能力。第三关是出了一个小品:“帮妈妈拣菜,看见桌上有瓶给弟弟吃的牛奶,心里很不高兴”。我们让孩子自己去想象怎么演,对她们只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拣的什么菜,要通过她们的动作,让我们看明白;二是喜燕看到牛奶后的心情,也要让我们看出来。三关试下来,我们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一个脸色苍白、面孔瘦长的小女孩身上,她就是王佳莹。她特别注意我们的讲评,躲在旁边留意别人的表演。休息的时候,别的孩子在嘻嘻哈哈地闹,她却沉醉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最后趁人不注意,她一个人悄悄地把地扫干净了。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她就是我们要找的喜燕!
王佳莹的父母都在工厂工作,全家生活美满幸福。所以她本身的经历和生活环境,与剧中的喜燕相差甚远。为了培养她的创作情绪,养成她的孤独感,在排练阶段,规定她同别的孩子在一起时,只能站在旁边看,不能随便跟人说笑。孩子中如果有人做错了什么事,或者发生了什么纠纷,我们总是先批评她,有意让她心里感到委屈。我们通过外界控制的环境,帮助她进入角色的规定情境,让她时时不要忘记“我是喜燕”。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她们对直观形象反映很强烈,马上会表露出来,要她们控制自己的感情很不容易。特别是片中喜燕哭的戏很多,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难度比较大。如何帮助王佳莹演好哭的戏呢?如有一场要求王佳莹想起死去的母亲,泪水渐渐涌上眼眶。我们先把剧中规定情境讲给她听,但王佳莹怎么也演不出来。于是我们的美工抱了一窝小鸡来,先让王佳莹看老母鸡是如何带领小鸡觅食,如何百般保护它们的。然后我们把两只小鸡关在笼子里,把老母鸡和其它小鸡拿走。小鸡在笼子里乱转,啾啾地叫个不停。导演指着鸡笼对王佳莹说:“你看,这两只小鸡刚才还和妈妈、姐姐、弟弟一起玩,现在找不到妈妈,你看这两只鸡叫妈妈叫得多惨呀!”这时,王佳莹真的被小鸡恋母的情景感动了,眼泪渐渐流了出来,情绪很准确,于是我们赶快把这个镜头抢拍下来了。
后来,演陶奶奶的张瑞芳老师告诉喜燕说,每次她自己拍哭的戏,事先心里想一件最难过的事,想着想着,就哭出来了。于是王佳莹记住了这个窍门,从此她会哭了。
年幼的王佳莹,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如我们在三明拍戏,许多孩子都吃胖了。我们对王佳莹说,你的角色是瘦弱的,不能胖。这个孩子非常懂事,自觉控制自己的饭菜,不让自己长胖,一直坚持了将近四个月,这要有多大的毅力啊!由于她的努力,终于出色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