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以神写形物象全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2
第7版()
专栏:

以神写形物象全活
李桦
美术创作最难的一步是刻画形象。经验证明,要把形象刻画得活,必须形神兼备,其要点就在于以神写形。刻画人物,我们好理解;刻画动物,则少研究。其实杜甫早为我们指出了此中奥秘。他在赞扬曹霸画马的《丹青引》中批评了韩干,有这样两句诗:“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肉”是形,“骨”是神。他说曹霸的弟子韩干虽然“亦能画马穷殊相”,但是他只能画出马的形体,不能画出马的神采,所以显得“骅骝气凋丧”,远远不及曹霸画的马,真如“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杜甫评价画马的这番议论,可以帮助我们欣赏一位内蒙古版画家敖特根巴雅尔的木刻《有来无回》。
这幅展览于去年在北京举行的《扎鲁特版画展览会》上的黑白木刻,朴素无华,却能吸引人们的兴趣,就在于作者刻画的马群是如此生动活泼,激情奔放,真正达到了以神写形的艺术效果。画面反映草原生活的一个典型情节:偶然有一只饿狼,不知怎样闯入马群里,惊了的怒马,立即群起而攻之。作者选择马与狼搏斗的最紧张的瞬间。请看,处进攻地位的马群何等英姿飒爽,处于被围困地位的饿狼如何畏首缩尾。全画给欣赏者以一种迅速运动的视觉压迫感。好象感到疾风在脸上拂过,狂啸在耳边轰鸣。怎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曰,这就是以神写形,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如何才能做到形神兼备?唯一的办法是熟悉生活。这幅作品出于蒙古族的牧马人之手,他们从小就与马群生活在一起,熟悉马的性格与感情。如果没有这个生活基础,则虽有高超的画技,也难创作出这幅画来。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艺术的成败决定于刻画形象的结果,而刻画形象的成败则取决于精神的刻画,其方法就是以神写形;而要做到这点,只有深入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