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刹住农用物资供应的不正之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3
第2版()
专栏:

刹住农用物资供应的不正之风
本报评论员
最近一个时期,本报不断收到一些农村社员来信,反映农用物资供应方面的种种不正之风。有些地方,供应化肥没有实行有计划的合理分配,而是少数人利用职权,随意批条子,拉关系,“走后门”。有些人就乘机投机倒把,从中渔利。有些地方的一些单位,看到农民迫切需要高效化肥,就粗制滥造所谓“混合肥”,高价出售,坑害农民。有些地方,违反国家物价政策,对农用物资随意涨价,或者乱搞议价,变相涨价。所有这些,都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打击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当前的农业生产。
从来信中可以看出,发生这类情况的地区相当多,实际上形成了一股歪风。
党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文件精神贯彻以后,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社员欢欣鼓舞,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高,他们纷纷把积存的资金拿出来,购买生产资料,扩大再生产,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民争相购买农机具、化肥、塑料薄膜等生产资料的热潮。这种多年来未曾见过的动人景象,集中反映了农村的大好形势,是非常可贵的。对于群众的这种热情,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大力保护,千方百计把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做好。但是,一些地方出现的上述歪风,却起了很不好的作用。有的社员在来信里说:“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农民带来的实惠,被这些搞不正之风的人拿回去了。”
1978年,党中央曾经尖锐地批评过当时有些地方从四面八方向农民伸手、剥夺农民的错误,并且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刹住了这股歪风。现在一些地方在生产资料供应中出现的不正当做法,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实质上仍然是一种剥夺农民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对。这几年,在我国农村,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增加,一些长期贫困的地区也初步改变了面貌。我们必须看到,就整个农村而言,农民的收入水平还是低的,“万元户”、“千元户”,在八亿农民中毕竟是少数。有些地区,例如一些深山区和干旱山区,困难还相当大。把目前农民的富裕程度估计过高,是不切合实际的。有些人一听说农民比较富裕了,便情不自禁地又想伸手剥夺农民,这是“左”的流毒还没有肃清的表现,是党的政策所不能允许的。我国农村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如果听任剥夺农民的不正之风再度滋长,发展下去,农村的好形势就会受到影响。
目前,农村已经开始进入生产大忙季节,农民迫切需要生产资料。供应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今年农业的收成。农村的各级领导都应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采取切实的措施,纠正上述不正之风,对于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要予以法律制裁,绝不能姑息宽容。要加强物价的管理和监督,对擅自提价和乱搞议价的,要坚决取缔,依法惩办。同时,还要根据今天农村的新情况,改革农用物资的供应办法,为社员提供方便,尽可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