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满怀豪情支援边疆 开发边疆 杨家杖子矿务局一批技术干部自愿去青海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3
第2版()
专栏:

满怀豪情支援边疆 开发边疆
杨家杖子矿务局一批技术干部自愿去青海工作
编者按:辽宁锦西杨家杖子矿务局一批专业技术干部自
愿去青海矿山工作,这种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十分可贵。
建国初期,我们党就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尤其是青年
中提倡支援边疆;现在国家对边远地区的科技人员实行特殊
政策,目的就是鼓励沿海和内地的科技人员到边疆去,到社
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
本报讯 辽宁锦西杨家杖子矿务局12名同志,为支援边疆经济建设,自愿报名到青海省锡铁山矿务局工作,其中有11人是专业技术干部。
锡铁山矿是国家在青海建设的有色金属工业重要项目,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海拔3,000多米,距西宁市780公里,是高寒地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去年8月,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决定从杨家杖子矿务局抽调一批专业技术干部到青海,加速锡铁山矿建设。杨家杖子矿务局对报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综合考核以后,从中选定10几人,包括5名工程师,2名技术员,2名经济师和2名大专毕业的教育工作者。这些同志有多年从事地质、采矿、选矿、机械和劳动工资管理的经验,有的是科级以上干部,平均年龄46岁。47岁的采矿工程师马国彪,五十年代毕业于包头钢铁学院,当过援外采矿专家,后又被提拔为矿长,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生产的经验,是矿山建设急需的人材。他听说青海缺少这方面专业干部,便主动报名,决心贡献一技之长。有人劝他不要到青海自讨苦吃,他说:“我能为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去吃苦,感到无尚光荣。”
这10几名同志已满怀豪情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根据青海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他们在生活上将受到优惠待遇,子女就业、就学优先安排。
傅宝兴 马树春 张学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