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第一个到珠海投资办厂的人——访问曹光彪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3
第2版()
专栏:

第一个到珠海投资办厂的人
——访问曹光彪先生
本报记者 林里
香洲毛纺厂是澳门纺织品有限公司同珠海市合作创办的。1978年8月开始洽谈,从订合同,选厂址,建厂房,到设备安装和试生产,总共用了一年时间,建设速度之快,出乎预料。按合同规定,工厂应在五年内还清对方投资,可是不到三年时间,便全部偿还完毕。厂方称赞对方来料及时,对方对于厂方在提前归还投资方面所作的努力表示欣赏。在双方真诚合作、共同努力下,毛纺厂创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38,000元的高额纪录,成了珠海市办得好的来料加工厂之一。为此,记者在访问香洲毛纺厂以后,又特地访问了曹光彪先生。
曹光彪原籍上海,是港澳地区的著名企业家之一。他是澳门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又是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两家公司,在海外投资开办毛纺、毛织厂多处。近几年来,曹光彪先生在国内投资设厂三处。其中两个在珠海,一个在浙江。我们的谈话,是从香洲毛纺厂的创建过程开始的。
1978年秋,曹光彪去北京观光。听说国家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还要吸收外资办企业,他真是高兴无比,决心要在四化建设中尽一分力量。他把他的设想说给中央领导同志听,立刻得到支持和鼓励。并同有关方面建立了联系。曹先生回忆说,对于吸收外资的政策,他确信无疑,但对于办事拖沓,不讲效率,也有所顾虑。深怕你推我拉,耽误了时间。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曹先生带着创办毛纺厂的计划,从北京,到广东,到珠海,一路顺风,与有关单位既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三番五次地会谈。建成6,000平方米的厂房,只用了90天时间,真是出乎意料。从订合同到试生产,也只用了一年时间。这种建设速度,就在港澳也不多见。
香洲毛纺厂的机械设备,是近几年来出现的、许多来料加工厂的缩影。梳毛机来自波兰,走锭机来自西德,并线机为日本产品,空调机是美国制造,发电机是英国生产……多国籍的机械设备,是曹先生的得意之作。他说毛纺厂的效率高,首先是机械设备的效率高,全是当代的先进设备。在港澳,不论什么设备,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哪个国家的机械好,就选购哪个国家的;主机好,买你的主机;配机好,买你的配机。而且还要价格便宜。香洲毛纺厂的梳毛机,每台58万元港币。国内其他单位进口的同类机器,每台却花23万美元。
良好的合作,建立在开诚布公的基础上。曹光彪坦率直爽,有意见摆在桌面上。他的公司,同香洲毛纺厂的关系,纯属来料加工性质。他的公司,不直接参预香洲毛纺厂的行政事务,更不直接管理工人。但曹先生反复说明,他是中国人,要对中国的事情负责。本着这个精神,他对工厂,对经营管理,提过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取得良好效果。当然,也曾有过争执。工厂创办初期,曹先生认为“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建议实行多劳多得的工资制度。那时,党的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基层组织对于党中央的精神领会不深,不敢执行,尽管如此,还是部分地接受了曹先生的建议,也在事实上起了促进生产的作用。
香洲毛纺厂的设备能力,为年产120万磅毛线。1981年的实际产量,超出设备能力6.3万磅。这时,曹先生提议维修设备,建议轮流停机,以便维修。这就意味着停产四分之一。工厂方面提出维修设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当由谁负责的问题。曹光彪的公司主动承担了维修费用,做到了工厂、职工和公司“三满意”。由于及时维修了设备,1983年第一季度,香洲毛纺厂的产量,比正常年月的产量增长15%。
记者请曹先生谈谈下一步的安排。曹先生说,他原来有个扩建香洲毛纺厂的计划,厂房,资金,设备,都不成问题。问题是管理水平有待于提高。他说,香洲毛纺厂在珠海是办得比较好的。这是大家都清楚的。可是比起香港、澳门,还有距离。他希望缩短以至消灭这个距离。他说,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率。在香港,同样的工厂,用同样的原料,成品率为97%;香洲,只有91%,等于多消耗了6%的原料。每年生产上百万磅羊毛线,损失是惊人的。
其次,香洲是个新建厂,应当有个精干的职工队伍。由于没有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招来一些不称职的人员,也给行政管理带来了困难。曹先生在浙江投资的那个毛纺厂,接受了香洲的教训,在招工时严格挑选,坚决杜绝“走后门”,结果是人员少,效率高,很有希望。
谈话当中,我们一起到车间查看。在梳毛车间,在一大堆黄色毛绒中间,曹先生抓出一小撮白色毛绒。他说,你看,这就是造成成品率不高的原因。白毛绒,混到黄毛绒中间,尽管这么一丁点,但纺成毛线,就是好长一条杂色线;杂色,不合格。如果管理得好,及时把杂色绒挑出去,就可以不出废品。曹先生再次强调管理工作的重要。他还特别欣赏国内推行的扩大企业自主权。他说香洲毛纺厂的问题,就因为厂长没有自主权。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给香洲毛纺厂以企业自主权。
曹光彪说,工厂是新建的,机器是先进的,厂长黄国明,年轻,能干,会办事。只要给他管理权,不光成品率会大大提高,工厂也会出现新局面。
说起提前收回投资,曹先生兴奋异常。他说,在他决定到珠海投资办工厂的最初时期,在香港的外国人不理解,一些中国人也不以为然。连公司同仁,也劝他慎重从事。他们几乎不相信投到国内的资金,还能收回来。所以,在香洲毛纺厂宣布开幕典礼的那天,有500多家厂商代表和新闻记者前来,几十个国家的报纸发了消息。他们要拭目以待。现在,曹先生不仅收回了资金,而且还要继续合作,继续投资扩建。听了曹先生这番谈话,使我不禁想到:喜欢做文章的人,对此大可以舞墨挥毫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