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馋鱼”上钩记——从一个投机诈骗分子的日记看副县长杨老让是怎样堕落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4
第4版()
专栏:通讯

“馋鱼”上钩记
——从一个投机诈骗分子的日记看副县长杨老让是怎样堕落的
不久前,甘肃省迭部县原副县长杨老让因索贿受贿罪受到法律制裁。国法临头,杨老让仍不老实认罪。当人们向他出示同案犯孔慎言的日记后,在大量旁证面前,他才不得不低下头来。
同案犯孔慎言今年六十一岁,解放后曾因贪污盗窃等罪被三次判刑劳改。1981年他又勾结杨老让倒卖木材570立方米、粮食4万斤、油品8,000斤,再次走上了犯罪道路。他在迭部县期间,为了活动方便,记了不少备忘录式的日记,内容有犯罪过程,来往帐目,言志歪诗。这些奇妙文字,是一份难得的反面教材。
孔慎言原是青海一个劳改农场的就业人员。1981年,他冒充部队采购员来到盛产木材的迭部县,准备发“木头财”。他打听到上任不久主管林业的副县长杨老让求财心切,就壮着胆子,在8月9日闯进了杨老让的办公室。
孔慎言以惊讶的语气记下了他们初次会面的情景:“我单枪匹马一个人闯进杨老让县长办公室。出人意外,杨县长给我批了‘特大方木200立方米、小径木152立方米’。条件是:油两大桶、粮食4车。”
此后杨老让又多次给他批了许多木材。请看孔慎言的以下几段日记:
“11月21日晚10点30分,去县政府与杨县长会晤:大豆、青稞、黄豆先送益哇(公社)、电尕(公社)各一车。菜籽油一桶,交林业局。”
“12月4日,杨县长批原木50立方米。”
“12月8日,杨县长批示……从洛大(林场)困山材大方中解决150立方米,从麻牙(林场)困山材大方中解决150立方米。”
孔慎言供认,为了源源不断地从杨老让那里弄到木材,他对杨老让投其所好,饵之以物。杨老让“贪”、“馋”、“爱占小便宜”,孔慎言就给他家送大米100公斤、清油10斤,还送去水果、烧鸡、高级饮料、小孩的时兴服装和地毯,还答应给杨老让的老婆送进口手表。杨老让“爱阔气”,孔慎言就用小汽车拉着他的亲属从兰州到西宁兜风。孔慎言在日记中写道,这样做“花钱少,效果好,他喜欢。”
孔慎言直言不讳地在日记中谈到他行贿的目的说:“俗话说,小钱不去,大钱不来。今不送上小礼,下次怎好受人家的木料指标?我如此费心、费力、费财,其目的还不是为了一个‘财’字”,
“这些小活动、献殷勤是我主动去做的。特别是给他家属一点点东西,花小小一点钱,但在杨县长的印象里却打上了一块深深的烙印。再加上他妻子的口头汇报,孔老二(孔慎言外号孔老二)这个名字,将永远刻在他们全家人的心上……我就紧紧抓住这一点,把杨县长的心也抓住了。”
杨老让不仅变成和孔慎言沆瀣一气的犯罪者,而且对他起了特殊的“保护作用”。孔慎言感激地写道:“杨老让最良,满腹佛心肠,逢凶化为吉,遇难亦呈祥”。由于杨老让和孔慎言结成了特殊的经济关系,县里其他一些人对孔慎言也另眼相看。孔慎言在11月19日记下这样一则日记,“夜半,……在×××招待所请客。在座的有迭部县×书记、×县长、杨×局长、封××主任、赵××秘书、刘××总务科长等政府和林业局负责人。我……是主人。……席间热气腾腾,舒手划拳,猜五叫六,盛况空前……见景思情,妙哉香饵?”孔慎言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他在最后的几页日记中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史”,“回忆当初,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白手起家,创业精神,实在可嘉”。然后他总结了两条“经验”:一,“通过两年的进出林业局的实践证明:只要有了物资的实力作后盾,不管办什么事,便会无往而不胜”。二,他在日记中多次把杨老让称为“馋鱼”,把自己的妙计比作“香饵”,满含讽刺地写道:“事出全因利,人昏皆为贪;漫言香饵妙,端的是鱼馋”。
如今,“馋鱼”和钓鱼的都受到了应得的制裁:杨老让被撤销职务,开除出党,判刑7年;和他一起倒卖木柴指标的刘冠臣、马康健,也已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年和6年;投机诈骗分子孔慎言也已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而这个钓鱼的留下的日记,却是令人深思的。
新华社记者 郗永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