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飞向光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4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飞向光明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蒋志强
本报记者 史宗星
最近,记者在巴基斯坦采访了一位飞向光明的飞行员——贾马鲁丁大尉。
1981年4月26日早晨9点半,他驾驶一架苏制米—8直升飞机从阿富汗南部的坎大哈机场起飞,向东部边境作超低空飞行,一个多小时后降落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省会奎达附近。
谈话一开始,贾马鲁丁就兴致勃勃地讲了他驾机外逃的经过。4月26日是卡尔迈勒政权的“国庆”前夕。那天早晨,有两架飞机去坎大哈附近执行轰炸任务,另外几架到别的地方去了。9点半,他会同他的弟弟和一名机械师,驾驶一架米—8直升飞机从坎大哈机场起飞。为躲避雷达跟踪,飞机一直在离地面五六米的超低空向巴基斯坦方向飞行。等到飞机接近阿巴边界时,两架完成轰炸任务的阿富汗飞机奉命尾随而来,但为时已晚。贾马鲁丁大尉驾驶的直升飞机已于10时40分左右安全降落在奎塔附近。
贾马鲁丁大尉是军人家庭出身,他父亲是原政府军上校,他本人也是职业军官,曾在苏联接受过三年军事训练,后在欣旦和坎大哈机场工作了五年。他说,由于他的一个密友在喀布尔被捕入狱,这样,他同喀布尔的联系中断并感到即将面临的危险。于是,他毅然离开政府军参加反对苏联侵略的行列。
现在,32岁的贾马鲁丁是成立才一年的阿富汗伊斯兰军事阵线的负责人。这个组织虽然是个只有七八百名自由战士的小组织,但是同样地也在反侵略斗争的前线为祖国解放而英勇作战。他说,目前各抵抗组织还没有联合起来,一旦各抵抗力量在全国范围组成统一的联盟,他们就立即加入。
贾马鲁丁告诉记者,去冬,坎大哈地区和联结坎大哈的几条主要公路沿线的战斗非常频繁激烈。一个月前,在他弟弟率领下的自由战士在坎大哈附近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缴获不少武器弹药,打死50多名敌人,当然,自由战士也有伤亡。他说,他的6个兄弟参加了抗苏斗争,一个叔叔在一次战斗中为国捐躯。
谈话中,贾马鲁丁的弟弟拿出被击毙的苏联士兵的军服、被子弹击穿的钢盔、苏军使用的各种型号的子弹和一种只有二寸长的小型有毒子弹以及苏联飞机的残片。这些都是苏联侵略阿富汗、杀害阿富汗人民的罪证,也是他们遭到阿富汗人民英勇抵抗而损失惨重的明证。
他们出版的一份名叫《军事觉醒》的小报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份小报每月出版两期,每期用普什图文和波斯文、英文和乌尔都文各印1,000份。在普什图文版上,除了刊登战报、评论等文章外,在第二版上专门介绍一些军事常识。比如,苏联武装直升飞机的型号、各部位的名称,迫击炮的性能、结构和如何计算射击角度等。这些常识,不仅有文字介绍,而且配以详细的图解。贾马鲁丁解释说,自由战士大多是普通老百姓。他们虽能使用一般的步枪、机枪,但不会使用较先进的武器。所以,在报上介绍这些军事常识,目的是便于他们掌握这些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在战斗中更好地发挥威力。因此,这份报纸受到自由战士的普遍欢迎。
采访结束时贾马鲁丁谈到了自由战士缺少武器,尤其是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但话锋一转,又说:“尽管我们面临不少困难,但一定能坚持下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