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谈谈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5
第3版()
专栏:论坛

谈谈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李书祯
随着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科普创作的繁荣,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有的科普报刊为了招徕读者,追求“票房价值”,迎合一些读者的低级趣味,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地编造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甚至刊登宣扬鬼神的作品,给科普园地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科普报刊的根本任务是向人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科学性是科普作品的灵魂,是科普报刊的灵魂。这就要求选题必须有科学上的价值,内容要具有科学上的准确性。虽然诸如“‘六六六’是经过六百六十六次试验才取得成功”之类的荒唐说法,近年来已不多见,但科普报刊上的一些不准确的提法乃至科学上的明显错误却不乏其例。例如,有的文章中说,国外新近研制了一种新型“气球飞船”,人们难以理解这是什么新发明。因为人们所说的“飞船”,一般指把人送上太空的宇宙飞船。气球当然不是什么新东西。仔细一看内容,原来是一种用于运输的无人驾驶飞艇。既是飞艇,自然要有气球了。象这类错误,多出自翻译或编译文章之中。所以,要尽量减少科学性错误,不仅要求作者要有科学的基本功,而且要求编辑也要有科学的基本功。
知识性、趣味性是科普作品的特点。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知识性就是运用通俗的语言说明科学上的联系,尤其是因果关系。因此,知识性本身就是科学内容,同时,又是帮助读者理解科学问题的手段。“没有知识性就没有科普作品”,这样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趣味性是指科普作品不要干巴巴,而要引人兴味,读之不厌。这要决定于选题和编辑水平。有的选题本身就有很强的趣味性,有的选题虽无什么趣味性,但由于作者、编者具有渊博的学识,通过科学上的内在联系,运用了有趣事例,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硅,是用途很广的半导体材料。讲它的应用,当然可以写一篇通俗的科普文章。不过叙述起来却平淡无奇。然而,某篇介绍硅片应用的文章则从“苍蝇间谍”讲起,即将微型无线电台安在苍蝇这种最常见的昆虫身上,使它在大使馆和军机要害部门飞来飞去,随时将极机密情报发送出去。捉到苍蝇在显微镜下观看,却发现在一块比小米粒还小的硅片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这样,就使文章既有了较强的知识性,又能引人入胜,使人对硅片的作用有了形象的了解,加深了认识。这里不但可以看出作者(或编者)在写作(或编辑)中下了功夫,而且还说明了,渊博的科学知识对于科普创作(或编辑)的重要性。
趣味性能调剂读者的“胃口”,帮助读者建立对科学的兴趣,加深对科学道理的理解,但不能把趣味性理解为猎奇。因此,科普报刊要尽可能地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同时又应把科学性、知识性放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在科学上有价值,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又有意义的选题,尽管能写得有较强的知识性,但往往不容易具有趣味性,即使作者或编辑的基本功好,并且下了功夫,也难以改变这种状况。然而,这类文章应该成为科普报刊的重要内容,而不能仅用它来“装饰门面”,做做样子。某些有趣而又有一定科学内容的文章,诸如“野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应向读者介绍,使读者有个正确的认识,但不能以此类文章为主。因为这些选题用的笔墨再多,也不见得能给读者以更多的科学知识。更不能离开科学性、知识性去单纯追求趣味性,甚至追求低级趣味,那是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