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把民事纠纷解决在基层 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蒲江县2,500名调解员活跃在村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5
第4版()
专栏:

把民事纠纷解决在基层 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蒲江县2,500名调解员活跃在村镇
本报讯 记者欧阳惠筠报道:在四川省蒲江县,活跃着一支由2,500多名社员、居民、工人和退休职工组成的人民调解队伍,他们成年累月为群众排难解纷,受到群众欢迎。
几年前,寿安镇蔬菜队社员王学全夫妇要修两间房,但资金不足,就向哥哥借了150元。事后哥哥却说应该有一间房归他。王学全碍于弟兄情面,背着爱人给了兄长一间,为这事引起夫妇、婆媳、叔嫂不和,成天争吵不休。一次,为孩子的事导致纠纷复杂化,双方都扬言要拚个死活。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当地调解员劝王学全的妻子先住在娘家,然后对双方进行劝说。对引起事态发生的住房问题,也作了妥善处理。经过前后100多次调解,双方终于消除隔阂,重归于好。王学全事后向人说:要不是调解员苦口婆心地帮助我们处理问题,解开疙瘩,我这个家早已不成个家了。
蒲江县东北公社有两名社员,一人买猪一人卖猪。买猪人手边一时钱不够,欠了对方40元,双方商定了付款期限。事后,买猪人翻脸不认账。调解员了解这个情况后感到成交时没有第三者在场,又没有留下任何字据,现在买方坚决不认这笔账咋办?于是,调解员来到买猪人家里,就欠款事启发他。开始,他矢口否认,当调解员根据掌握的材料讲明问题后,这个社员终于承认欠了人家的猪款,并且向卖猪人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如数补足了欠款。群众说,这种无凭无据的纠纷没有群众调解真难办。
蒲江县各级调解组织在调解大量民事纠纷中,还从预防着手,尽量把一些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他们普遍采取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的做法,使调解工作愈做愈主动。鹤山镇由于预防措施具体扎实,去年上半年仅发生民间纠纷15起,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7%。据统计,去年全县经过调解组织调解的纠纷,相当于县人民法院同期受理民事案件的30倍,为促进社会秩序好转,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