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要重视“土专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6
第2版()
专栏:

要重视“土专家”
本报评论员
四川省普查和起用农村人才的作法很好,值得在其他地方推广。
人才是建设之本。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这两“靠”,归根到底还得靠能够掌握政策、懂得科学的人。没有人才,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村在现代科学文化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是,八亿农民中藏龙卧虎,大有人才。他们之中,有的有精耕细作的丰富经验,有的有林、牧、副、渔各业的传统技能;加上退职退休回乡的职工,部队复员回乡的技术人员,初高中毕业后自学成才的青年等,确是一支实力很强的技术力量。过去,由于“左”的政策和轻视知识的偏见,大批有用的农村人才被埋没。近两年,随着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落实,各种各样的能手和巧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起了重要的作用。
农村里被群众称为“土专家”、“田状元”的人才,他们带点“土”气,往往被一些人瞧不起。有人认为:搞现代化,“土”的没有用了。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片面认识。搞现代化建设,确实需要大批专家、学者,需要大批从大专院校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但这样的人才目前数量不多,培养过程较长,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的大国,在人才问题上,应当开阔眼界,从实际出发,在抓紧培养高、中级人才的同时,需要发掘大批土生土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四川温江地区经过调查,发现“土专家”、“田状元”11万多人,这些人才被起用后,每人创造的产值比一般劳动者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各地都能象温江地区那样重视“土专家”,将会给社会增加多少财富!
发掘农村人才,办法要多样。农村地域辽阔,有些地方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很需要象四川那样来一个普查,依靠群众推荐,一个队一个队地进行调查登记。还可以采取张榜招贤、招考聘用、投标包产、推行技术承包等办法。对人才要合理安排使用,建立必要的考核、管理等制度。少数特殊人才,当地无法对口安排使用的,可向上级有关部门推荐。要让人才各得其所,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农村中有一批掌握祖传师授秘方和技艺的人,他们有的已被埋没多年,不少人如今年事已高。这些秘方、技艺是很宝贵的,有的是学校里学不到的。各地发现这样的人才,要抓紧组织人员去学,把那些秘方、技艺及时抢救出来,切勿使其失传。
我国的八亿农民,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各地领导要善于在这个宝库中进行发掘,怀着求贤若渴的心情,把大批“土专家”、“田状元”请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是大有好处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