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虎岭的“小气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5-26
第5版()
专栏:农村通讯

虎岭的“小气候”
姚天征
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东部虎岭地区的群众,坚持养山治林,现在山山岭岭尽是林木,每年比周围地区多降雨100至200毫米,暴雨无洪水,久旱水长流。
去年7月29日至8月4日,河南省济源县连降暴雨,山洪暴发,各条河流出现了近三十年来没有遇到过的特大洪水,把前些年拦河造的田几乎全部冲毁,唯有虎岭山下造的316亩梯田却平安无事,奥妙究竟在哪里?
虎岭位于王屋山的东部,解放前,那里是荒山秃岭,30座山都是“和尚头”,72道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特多,亩产不足百斤,群众吃水、烧柴也困难。1939年一次洪水,把虎岭冲了一半,灾后逃荒,60户人家只剩下6户。那时真是“山上和尚头,沟里没水流,今年盼明年,年年没好收”。
五十年代,虎岭的群众开始治山治水,循山自上而下地制订了小流域治理规划,研究出养山育林的“三封、三不封”和“三禁”措施,即:封新造幼林,封残林迹地,封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成林不封放牛羊,杂灌木不封打柴烧,深山不封挖药材;禁止毁林开荒,禁止烧山开荒,禁止陡坡开荒。在全国林业劳动模范曹永建的带领下,大搞植树造林,坚持不懈,终于改变了虎岭的面貌,自然生态由恶性循环逐步变为良性循环。
今日的虎岭,山山岭岭尽是层层叠叠的林木,72道沟中,64条沟常年泉水长流,农田得以灌溉,粮食亩产达到800多斤;山林木材蓄积量已达4万多立方米,每年间伐材200多立方米,还有不少林副产品。当年的林业劳模曹永建虽然离开了人间,但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绿色银行”。虎岭社办林场现有林面积13,2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队办林场有林8,000亩,覆盖率达到70%。据黄河水利委员会设在济源的水文站观察资料记载:近十年来,虎岭每年比周围多降雨水100至200毫米,常常是周围不降雨虎岭降雨,周围降小雨虎岭降大雨。由于林地上覆盖着厚厚的落叶层,山上的卵石、泥沙与落叶构成了水的天然过滤层,蓄水保土的作用很大。降雨10毫米地皮不湿,降雨30毫米水不出坡,降雨50毫米到100毫米,三日后清水细流。新的农谚说得好:“绿了和尚头,沟沟有水流,雨后三日不见水,久旱多日水长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